家中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需要办老年证,只需给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站打个电话,工作人员便会上门为你拍照、代办并送证上门;持有失业证的居民再就业后,涉及录用备案问题现在不需要专程跑到镇、街道,家门口的社会服务管理站便可以帮其代办……
这些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变化,得益于身边社会服务管理站的建设。今年,秀洲区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以分布在村(社区)、企业的社会服务管理站为依托,不断整合各行政资源、推动服务职能下沉、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秀洲”建设。
[故事播报]8月12日,去殷秀花园小区8幢一住户家做孕期随访;8月13日晚上,去名都绿洲小区5幢一新居民住户家,对方不在,计划过两天再去;8月14日,发现名都绿洲小区部分楼道门铃不响,登记下来,汇总给小区物业……这是中山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站综合服务协管员丰传朵的一段民情日记。
自从做起站里的综合服务协管员,一张工作证、一叠登记表、一把手电筒、一台照相机、一本笔记本、一包避孕药具成了丰传朵每次上门服务的必备工具。
今年3月31日,丰传朵与另一名工作人员胡建英去名都绿洲小区住户潘女士家,得知其刚生了孩子尚未领独生子女证,她便指导其填写申请,并代其办理。半个月后,丰传朵利用晚上时间将办好的证送了过去。
“听人家说,以前办独生子女证起码要跑个两三趟,现在上门服务了,真的很方便。”潘女士笑着说。小区居民提起43岁的丰传朵,总是亲切地喊一声“丰阿姨”。
“像丰传朵这样的综合服务协管员,不仅方便了百姓办事,也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一些小事情直接就化解了。”据中山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站副站长王群介绍,这个社会服务管理站现有工作人员10名,全天候为辖区的5100多名新老居民提供60多项便民服务。
[实践路径]在秀洲区,像中山社区这样的社会服务管理站还有很多。
在社会转型的大潮中,面对老百姓多方面的利益诉求和日益增多的矛盾如何作为?需要不断探索社会管理的新模式。
今年2月,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全省镇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更名为镇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并对其设置、功能、机制等作相应调整。“这不仅是名称的简单改变,而且与以往的镇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相比,现有的镇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整合了综治、信访、司法行政、人民调解、计生、警务、禁毒、新居民管理等八个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体制、内容和范围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标准更高、职能更多、内涵更丰富,同时责任也更重了,压力也更大了,解决起基层的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也更方便、快捷了。”秀洲区综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为此,秀洲区顺势而为,将一体化大综治工作平台的职能由社会治安向社会管理全面延伸。通过整合行政资源、下沉服务职能,切实把社会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
各服务管理站还将把现有的社区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室、值班室和综合服务大厅等部门统一起来,打造集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维护稳定、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民情管理平台,形成“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不断完善基层服务管理体系,提升基层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目前,全区已有142个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站和36个规模企业社会服务管理站,还有6个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据统计,仅今年4月至7月,全区镇、村两级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共为百姓提供便民服务等1027起;调解矛盾纠纷1273起,调处成功率达98.9%。
[百姓心声]殷秀花园小区居民马先生:“社区里的服务更到位了,我们办事也方便多了。”
[记者感言]让为民政策惠及每个百姓,将便民服务深入百姓家庭。秀洲区不断完善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增强社会事业发展活力,主动对接百姓的民生诉求,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