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宋涛16日在谈及欧洲主权债务问题时表示,在欧洲面临困难时,中方没有“唱衰”欧洲,而是继续看好欧洲的未来,积极支持欧洲摆脱困境,这与有些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宋涛16日在福建厦门“欧洲形势和中欧关系研讨会”上发表演讲,回顾了10年来中欧关系发展的成就,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对欧关系,将继续推动中欧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各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更高层次上更快发展。
他说,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等问题的影响,欧洲经济、政治、社会困境凸显,形势动荡不定。一体化进程受挫,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欧盟的向心力下降,对欧洲经济政策、社会模式乃至政治制度的质疑声音增加,欧洲的国际行动能力也受到一定制约。可以说,欧洲正处于冷战后最困难的时期之一。
另一方面,危机对欧洲的“倒逼”效应也在不断显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欧洲面临的问题是系统性和结构性的。欧洲要重振活力,必须加速变革和调整,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新兴国家发展的新局面。欧洲当前的困难是一体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只有通过加快和深化一体化进程来解决。这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宋涛指出,欧洲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主要对象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欧洲国家率先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改革开放后,欧洲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中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10年来,中欧关系克服各种阻力和困难,不断取得新进展,呈现稳中有升、变中有进的良好势头。
宋涛表示,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发生以来,中国坚持从欧洲发展的大方向和经济社会的基本面看待欧洲形势,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重视欧洲和中欧关系,积极传递对欧洲和欧洲一体化的信心,并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力所能及地向欧方提供帮助。在欧洲面临困难时,中方没有“唱衰”欧洲,而是继续看好欧洲的未来,积极支持欧洲摆脱困境,这与有些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宋涛指出,过去10年的中欧关系历程表明,无论是在各自发展还是在国际事务上,中欧都是彼此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中欧关系仍有巨大的潜力。双方发展水平越接近,相互需求就越大,合作的领域和空间越广阔。
宋涛表示,当前,中欧双方面临新的历史性机遇,发展前景广阔。中方始终认为,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洲符合中国的利益。欧洲也将加强对华合作视为战略必需,而非权宜之计。中欧虽然文明不同、体制各异,发展道路也有较大差异,但在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的背景下,中欧应该也完全能够通过深化合作,实现利益分享和融合。我们愿与欧方一道,加大对中欧关系的投入,推动中欧关系在更高层次上更快发展。为此,他提出以下建议:
——在政治层面,中欧要坚持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增强战略互信。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致力于同各国加强合作。中欧双方应视彼此发展为重要机遇,通过深化高层交往和政治对话,相互学习借鉴,分享发展经验。围绕中欧关系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根据成员国、次区域和欧盟机构的不同特色,探索中欧合作的新方式、新渠道,以相互补充、齐头并进。
——在经贸层面,中欧应加强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欧加强经贸合作对促进经济繁荣,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中方愿意同欧方一道,利用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等机制,共同探索增强经贸关系的途径。中欧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前途广阔,中方愿积极推动双方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务实合作。此外,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欧洲克服主权债务问题的努力。
——在人文层面,中欧应加强交流对话,实现互鉴共荣。文化交流是中欧关系连绵不绝的重要动力。中方愿积极探索同更多国家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通过举办“孔子学院”、“文化对话年”、“中国文化年”等品牌活动,加强中欧之间的多层次文化交往。加强中欧智库、学者间的交流,推动“一轨半”、“二轨”交流机制化、规范化。希望欧方能够在推动双方人员往来便利化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此外,中欧双方还应管控和处理好分歧。中欧在促进民主、人权等方面的主张和实践不一,双方关系不时受到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随着中欧经贸水平提升和相互交往增多,彼此竞争和摩擦也难免增加。但总体上,中欧共同点大于分歧,合作大于竞争。中欧双方应历史地、全面地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避免对中欧关系大局造成冲击。
宋涛指出,作为日益上升的国际力量和传统重要力量的代表,中欧关系已远远超越双边范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全球性影响。随着世界深刻复杂变化,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内和国际问题相互交错和影响,国际和地区动荡明显增加。中欧应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