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浙北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一个遭遇畜禽养殖污染的经济重镇,如何通过有效举措,走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环保之路?新丰镇多措并举,“水陆空”包围,突出重点,将常规工作与科技研发结合,将河道保洁与猪粪处理相结合,通过立体式治污,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方式和机制,推动了面源污染的治理。
“南湖模式”下的科研治污新探索
除了有效降低生猪沼液中的污染物,还能产生一种新型的动物饲料,在新丰镇,一项名为沼液无害化处理养殖螺旋藻的新技术,在顺利完成中试后有望进入大试。这项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最新科研成果,将有望使新丰镇实现“饲料→猪→废料处理→饲料”的闭合循环的零排放生产模式。
新丰生猪养殖总量庞大,养殖生猪的农户占到了全镇农户数的七成,生猪存栏量稳定在45万头左右,高峰期超过50万头,远远超过了该镇环境承载能力。早在几年前,该镇就实现了猪粪的“两分离三配套”。2006年,又建成了11个猪粪处
理中心,对猪粪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处理过的有机肥供应给花木基地、晚稻、大棚蔬菜等种植大户,猪粪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7%以上。
与猪粪相比,生猪沼液的处理难度更大,其出路解决不好,会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后续长效管理难度。为使沼液应收尽收,这几年晚稻种植季节,新丰镇各村都会用现有槽罐车、泥浆泵等工具,及时将沼液还田、还林。同时,该镇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方式,全面推广建造暗管地埋式雨污分离设施和自由采食槽改造,推广自繁自育养殖。对已建的大包围进行改造提升,改成村级沼液储存池,周围养殖户则根据不同规模建造一定比例的沼液池。
如何将沼液产生的污染降到最低?今年,新丰镇与浙江清华三长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合作,利用螺旋藻耐污能力强,对沼液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利用效率高、生长繁殖速度快等特点,开展小球藻治污试验。这种高蛋白的螺旋藻,成为动物最好的“营养品”。
与此同时,新丰镇还与嘉兴市环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拟在村级沼液储存池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通过新型的治污方式,使COD指标从常规污水处理的2000毫克/升,锐减至400毫克/升以下。
渔民变身清水河道护卫者
一叶轻舟,两名渔民,在新丰镇各河道,经常可以看到一艘艘灵活小巧的船只。这些渔民的工作,除了捕鱼,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清除河道漂浮的垃圾。
新丰镇境内河网密布,这两年虽然捕鱼量减少,但丰北、丰南渔业组仍有部分渔民在河上辛苦捕捞。让渔民们高兴的是,去年,新丰镇推行河道保洁后,他们又有了新的水上“承包田”。“打鱼、保洁两不误。”渔民们笑称,除捕鱼收入,一年下来,每人一年可以增加几千元的保洁费。
水葫芦、白色垃圾、病死猪……随着新丰镇群众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镇内河道清洁也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结合本地渔民较多的现状,去年,新丰镇聘请当地渔民,在平湖塘以北4个村推行河道保洁。今年,这支渔民保洁队伍已增加到了59人、32艘船,保洁范围也扩大到了全镇10个村的河道。
在实现对所有河道河面保洁的基础上,去年,该镇又对40.9公里河道进行了清淤,今年,全镇所有河道将全部得到清淤。利用泥浆泵,一些河道清淤厚度可达到近2米。由于及时排水及河床储水能力增强,在今年“海葵”台风大降雨的情况下,全镇未出现洪涝现象。
据该镇副镇长黄军介绍,目前,新丰镇已开始探索河道圈养水生植物,各村对不通航、污染较严重的河道,将适度养殖水草、南湖菱等水生植物,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十二五”期间,该镇还将以村为单位,集中区域进一步加大河岸修筑力度,既起到防止水土流失作用,更准备将其打造成为农村一道漂亮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