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北京否认外地人购房资格放松 非京籍不能补缴社保购房

2012年8月14日 08:26 [ ] [打印]

  如今在北京买房买车都要提供5年的纳税或社保证明,这让很多外地人只能“望房”兴叹。另外,由于更换工作导致社保缴纳中断也影响了连续5年的积累,更有甚者在北京工作了七八年从来没有缴纳过社保,这种情况如何补缴?中新网财经频道从北京各社保中心了解,个人不能办理社保补缴,只能由个人所在单位补缴,同时外地户籍者也不能办理社保补缴,即使补缴成功购房资格审核也未必能通过。

  北京住建委称购房政策没有变动

  中新网财经频道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官方微博“安居北京”看到,其中一条微博发布了外地在京工作者购房资格政策的官方口径,即纳税是从申请年的上一年开始往前推算连续5年;社保则是从申请月的上一个月往前推算连续60个月。

  该政策具体解读为,纳税是指自申请年的上一年开始,往前推算连续5年,每年至少一次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的年份不能中断,补缴无效。社保是从申请月的上一个月开始,往前推算60个月连续缴纳养老保险,不能断月。如有断月,补缴后有效。

  是否政策出现了变动呢?近日新京报对此报道称,北京对外地人购房资格审核的政策没有任何变化,此次公布的政策口径,只是将具体审核的标准公布出来,解答网友询问。

  对此,中新网财经频道致电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工作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称纳税是连续5年内每年有纳税记录就可以,而社保则必须是连续缴纳60个月,并称政策一直是这样的,没有变动。

  社保中心称外地户籍者不能办理社保补缴

  不少购房者因为纳税或社保中断需要办理补缴,对此政策有哪些规定呢?

  北京市东城区社保中心的回答是,目前没有相关政策,所以外地户籍者不能办理社保补缴,拥有本地户口的居民可以提交申请,要经过多级审批才能补缴。同时,崇文区社保中心负责人员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个人不能补缴社保,只能是单位原因造成的漏缴才能补缴。

  但是很多员工在更换工作的间歇中,都会中断社保的缴纳,因为目前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不能办理补缴,只能在当前的单位重新积累,这让很多在京准备买房买车的人感到无奈。对此,崇文区该负责人说:“保险的关系来源于劳动关系,没有事实的劳动关系怎么能补缴呢?”据了解,现在很多用工单位都是按职工入职时间开始给员工缴纳社保,不能办理入职前社保中断的补缴。

  办理社保补缴能买房吗?机构称有不过的概率

  那么,即使办理了社保补缴,就能顺利买房买车了吗?东城区社保中心负责人强调说:“即使补缴了也不是连续缴纳,否则那么多人都补缴不就都能买房了。”一位房产中介的业务员也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及时办理了补缴住建委也能在网上查出来,还是通不过资格审核。

  有没有其他途径办理社保的补缴呢?中新网财经频道咨询我爱我家和链家等房产中介,中介销售人员都说他们一直不能办理社保补缴,之前也遇到过因为社保中断不能买房的客户,但是没有办法只能个人想办法。

  另外,中新网财经频道从某社保代理机构了解,个税是不能补的,但是可以补缴社保。补缴社保需要什么程序呢?该机构提出需要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首页和本人页的复印件,同时与公司签订补缴合同。但是对方也强调称即使补缴成功还“是有不过的概率的”,即购房审核不能通过。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孙建永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卫生部:牛初乳禁令仅限三类婴幼儿配方食品 其他食品可以添加
·保安全保运力 20部门要求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致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贺电
·哈马斯要求埃及政府双向开放拉法口岸 称没有理由继续关闭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