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10天遭受3台风袭击 强度加强 气象专家解析为何台风扎堆而来?

2012年8月9日 08:11 [ ] [打印]

     “达维”“苏拉”前脚刚走,“海葵”又气势汹汹地袭来。短短不到10天的时间里,西北太平洋上就有3个台风紧锣密鼓地接踵而至,正面袭击我国东部沿海。中国气象局有关专家8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指出,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比常年同期多,强度也更强。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高拴柱表示,10天内3个台风登陆的情况的确不多,但七八月份是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的高峰时期,所以也并不算太奇怪。

    高拴柱说,之所以在这个时期台风“扎堆”,是与大的环境背景密切相关的。这个季节的西北太平洋能为台风的生成提供大面积的暖海温,海水蒸发后,形成的水汽越聚越多,台风的胚胎就很容易孕育并发展壮大。另外,从大尺度背景来说,高低层切变小,副热带高压或季风影响纬度相对偏北,使得热带辐合带纬度位置偏北,有利于台风生成。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叶殿秀说,今年以来,截至8月上旬,西北太平洋、南海生成了12个热带气旋,比常年同期(1981—2010年同期)偏多2.4个。其中,5个在我国登陆,比常年同期偏多1.5个。近期台风生成和登陆时间集中,7月底至今,有4个台风生成并登陆。

    叶殿秀说,今年台风强度偏强,5个登陆我国的台风中,有4个达到台风级别,这比常年同期的1.4个明显偏多。

    此外,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和第10号台风“达维”的登陆时间相差不到12小时。根据现有历史资料记录,这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前,两个台风登陆我国时间相差最小的是24小时。

    “达维”是我国1949年有较完整气象资料以来登陆长江以北的热带气旋中,首个达到台风强度的。高拴柱介绍,“达维”生成后,由于其北侧一直维持非常强的副热带高压,“达维”只能在副热带高压南侧向偏西方向移动。另外,由于同时期在“达维”西侧还存在另一个台风“苏拉”,随着两者的距离越来越近,双台风作用越来越明显,使得“达维”加速向西移动,并于2日晚上在江苏北部登陆。

    “达维”为何在辽宁等地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灾害?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主任钱传海分析说,首先是因为“达维”强度强。“达维”在8月1日晚上进入东海东部海面、2日上午进入黄海中南部海面,由于其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将“达维”和北方的冷空气隔离,再加上海洋热力状况合适,所以“达维”进入东海后强度进一步得以加强,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由刚进入东海的33米/秒增强到40米/秒。

    其次,“达维”登陆后由山东进入渤海,虽然陆地摩擦使得“达维”强度有所减弱,但是由于渤海充足的水汽供应为其提供了足够的能量,使得“达维”得以维持,减弱缓慢。

    此外,“达维”的外围云系和冷空气相结合,使得降水加强,加重了灾害。实际上辽宁的灾害是冷空气降水和台风降水的叠加效应。8月2日至3日,受冷空气和副高西南侧暖湿空气的共同影响,辽宁大部出现了中到大雨,辽宁西南部和辽东半岛等地还出现了暴雨。3日至5日,受“达维”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辽宁大部又出现了区域性暴雨。8月2日8时至5日8时,辽宁岫岩局地达405毫米,辽宁本溪县日雨量213.3毫米,为该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值。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刘毅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20年增长近5岁 2020年有望达到77岁
·多部委将出新政支持铁路融资 确保12万公里目标 办法在修订中
·发改委解读通知:对合规民间投资项目应当一视同仁
·北京7.21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遇难者人数升至79人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