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大小城事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60路夜班公交车正式运营 乘客感觉很方便

2012年8月1日 09:33 [ ] [打印]

  □《江南新家园居民下班回家难》后续

  60路夜班公交车

  今日正式运营

  记者昨晚体验试运营,乘客感觉很方便

   今年2月,本报报道了七星镇江南新家园小区居民下班回家难、期盼开通夜班公交车的消息,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3月初,七星镇政府、市交通运输局、市交警支队、市公交公司等相关部门召开工作协调会,研究部署开通市区至七星的夜班公交车。7月8日,60路夜班公交车开始试运营。那么,经过20多天的试运营,60路夜班车的情况到底怎么样?昨晚,记者对该条线路进行了体验采访。

  

  记者体验:

  车上人很多 叫好又叫座

  昨天18时20分,记者来到火车站,从始发站上了60路夜班车。

  18时35分,60路夜班车启动时,车上已经坐满了人。记者跟乘客们攀谈起来,市民小俞说,她今天休息,专门和丈夫一起到市区来玩,“以前不敢出来玩,因为到下午5点半之后就没有车了,打的回去要30多块钱,还是有些心疼的!现在好了,2块钱就搞定了!”

  市民王先生说,自从这趟夜班线路开通后,每天乘客都很多,“我有时候坐晚上7点多的,有时候坐晚上8点多的,车上的人都是站得满满的!”市民李女士家住七星镇,在市区上班,她笑着说:“我以前都只有周末才回家,因为周一到周五白天上班,下班了也没车回去了。现在有了这趟夜班车,我回家的次数也多了。”

  18时45分,60路夜班车在江南新家园站台停靠,记者在下车时发现,原本密集的车里,顿时下去了一大半乘客。“我们都住在江南新家园,现在不管是下晚班,还是出去玩,确实方便了许多!”几名大伯、大妈笑着往小区大门走去。

  19时20分左右,七星方向开来的60路夜班车停靠在江南新家园站台旁。记者上车后发现,跟前一趟开往七星的车相比,这趟开往市区的车人要少一些。家住江南新家园的朱师傅在市区一家公司当保安,他说,自己要坐车去上夜班,“以前我都是骑电动车去上班的,刮风下雨不安全,特别是冬天下雪或者路上结冰,经常摔跤。这条夜班线路开通后,对我来说真是安全了很多!”

  19时40分,公交车抵达火车站。车门一打开,就有许多等候的乘客涌了上去。

  

  公交公司:

  今天正式运营 投放车辆增加

  “现在真的是方便了很多,就算晚点下班,也没有后顾之忧了!”面对这条新开通的夜班线路,当初向党报热线反映“回家难”的顾爱娟女士激动不已,她说,“我上周末晚上还带儿子去市区逛了书店,再也不用担心赶不上车了。真的要感谢市政府、感谢公交公司,还有你们党报热线,为我们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

  但也有乘客表示,60路夜班车试运营期间,美中不足的是车子太少,等候的时间太长。“每天晚上回去,真的很挤!”市民张女士说,如果夜班公交车能多几辆就好了。还有部分乘客表示,车上没有语音提示,晚上坐车看不清外面,很容易坐错站。

  “从明天开始就好了,我们公交公司已经确定要增加车辆了。”昨晚,60路夜班公交车驾驶员沈师傅告诉记者,鉴于乘客的反映和试运营的情况,从今天开始,60路夜班车的投放车辆要从2辆增加到4辆,间隔时间由35分钟缩短为20分钟,车上也要开通语音提示了,“这样的话,乘客会更加方便了!”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陈新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葡萄熟了卖不掉 焦山门村农户很心焦
·我市警方破获特大系列盗窃案 当场抓获
·爱心:三胞胎家庭获赠价值万元的奶粉
·培训编修人员 确保嘉兴市志秀洲部分供稿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