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您挂哪一科?我带您过去!”“老大爷,我扶您上楼梯,慢慢走。”“B超室在2楼,从这个楼梯上去就行。”……昨天上午9时左右,新塍医院门诊大厅内询问声、答复声此起彼伏,3位穿着天蓝色马甲的工作人员穿梭在人群中,给病人导诊、填写病历、协助划价等。他们不是导医,而是各科医护人员,当时也不是他们当班的时间,这群“蓝马甲”都是利用休息日义务为病人服务的志愿者。
今年3月15日,新塍医院党支部、团支部和巾帼文明岗共同组建了“蓝马甲志愿者服务队”,这是秀洲区首个由医护人员自愿报名参加的志愿者服务队。基层医院的病人以老人和新居民为主,大部分文化层次不高,有的甚至不识字,弄不清看病流程,“蓝马甲”们给予全程指导。据了解,现有5组共115位志愿者,占全院总员工数的50%以上。每组由组长安排轮流值日,从上午7时30分到中午11时。
他们都是“编外”病人家属
总护士长沈明芳是第一批值日的“蓝马甲”,她曾全程陪同一位子女不在身边的旗星村老人看病,帮她排队挂号,陪她看病,再帮她取化验单,让老人十分感动。几天后,老人特地带着儿子来致谢。“虽然辛苦些,但我们主动帮助病人一次,他们就会记得很久。”沈明芳说。这几个月来,“蓝马甲”们已经听到不少赞扬声。
“小心小心!大家让一下。”记者在采访间隙,看到2位“蓝马甲”抬着病人的轮椅下楼梯,在没有电梯的门诊大厅,“蓝马甲”们都是“编外”病人家属,对上了年纪或行动不便的病人采取或扶、或抬、或背的方式将病人送进楼上的诊疗室。帮忙抬轮椅的公共卫生科医生顾建兴告诉记者,农村病人习惯起早看病,上午9时前他们最忙碌。今年4月,他曾全程陪同一位78岁的孤寡老人进行入住敬老院之前的体检。
“蓝马甲日记”记录心路历程
“3月21日 今天回答病人一个又一个询问,感觉很忙很充实。”“4月10日 一个上午匆匆忙忙过去了,能帮助别人、被别人信任的感觉真好!”“5月11日 第一次当‘蓝马甲’时感觉有点‘傻’,第二轮已经得心应手了。”“7月5日 气温38℃,门诊大厅非常闷热,我们的服务让大厅井然有序。”……记者登录新塍医院官方网站,找到了“蓝马甲志愿者日记”板块,从3月至今的三轮日记中,都详细记录了来自妇产科、麻醉科、挂号室、B超室等科室及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志愿者们的心路历程,从最初的拘谨到现在的热情,病人对志愿者的反应也从疑惑到赞美。
今年“七一”前夕,新塍医院“蓝马甲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秀洲区十佳为民服务品牌。对于这支志愿者服务队的前景,院长梁慧军表示充满信心,并希望社会各界更多人士自愿加盟,为更多基层居民就医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