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升国际集团投资4.5亿美元建城市综合体,洋奶粉“巨头”雅培投资2.3亿美元建厂,电子商务大佬阿里巴巴投资1.5亿美元建物联网,中安投资20亿元建大型钢材交易市场……这些大项目、好项目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开放窗口”到“引资高地”、从“一业为主”到“两业并举”、从“开发建区”到“城市新区”,20年间,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咬住发展不放松,实现了一次次精彩转身,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答卷,让“开发区大有希望”在嘉兴这片热土上变成了灿烂的现实。
让人惊喜的是,开发区及国际商务区以市本级1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市本级三分之一的实际到位外资、三分之一的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五分之一的财政收入。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97亿元,是1995年的60倍;占全市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0.6%上升到2011年的4.6%……
更令人鼓舞的是,今年1至6月,该区外资利用、固定资产投资等硬指标领跑全市,为嘉兴的稳增长、调结构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点上,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锐意进取、激昂奋进的鼓点更加铿锵有力。
从“开放窗口”
到“引资高地”
1992年,是嘉兴对外开放史上一个特殊而闪亮的年份: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伴着改革的大潮应运而生,从此拉开了嘉兴开放开发的宏大序幕。而借助东方风来满眼春的神奇魅力,作为嘉兴开放开发“窗口”的开发区,迅速成为嘉兴外资引进的主阵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不能忘记,1993年10月,区内第一家规模投资企业——总投资为250万美元的嘉兴宜泰鞋业有限公司正式入驻。从创业初期的“贴牌”到如今的“创牌”,“宜泰”的“FED”产品迅速走俏京沪市场,推动着“宜泰”这家台资企业越走越远,也越做越大。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增资,“宜泰”总投资目前高达5816万美元。
一花引来万花香,开发区招商引资由此全面驶入快车道。
更不能忘记,2003年9月,区内第一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东海橡塑(嘉兴)有限公司成功引进,标志开发区招商引资开始向高端化发展。像“宜泰”的前行轨迹一样,东海橡塑经过多次增资扩股,目前投资总额已达49亿日元,注册资本为24.5亿日元,成为该区最大的日资企业,其产品供应丰田、本田、日产等11个日本汽车生产厂家,把汽车减震器及汽车零部件、配件和汽车内饰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演绎得风生水起。
如今的东海橡塑在开发区这块沃土上枝繁叶茂。今年2月,东海橡塑株式会社投资1亿元在开发区建立中国首个高端研发中心,是东海橡塑株式会社在日本、北美和泰国以外的全球第四个技术中心,其规模仅次于日本总部的技术中心,同时也是日系减震器企业在我国成立的第一家技术中心。此外,东海橡塑还计划出资在开发区成立东海橡塑企业管理(浙江)有限公司,实行运输、仓储、装卸等物流服务一体化。
走进开发区,如同进入一个跨国企业集团俱乐部,一大批世界知名的企业在此安营扎寨。现在,仅入驻的世界500强企业就有日本住友电工集团、伊藤忠商事、三菱商事、神户制钢,德国麦德龙,美国玛氏、雅培等十多家。截至目前,全区引进外商总投资66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8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1亿美元,已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精密机械、高档纺织、高档食品等五大制造业主导产业,成为拉动开发区乃至嘉兴市产业发展的“发动机”。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区完成合同外资3.29亿美元,实到外资2.3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和91%,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6%和80%,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
市委常委、区党工委书记何炳荣表示,今后,将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立区之本,全面强化招大引强,坚持量质并举,强化内外并重,全力打造政策趋同后的综合竞争优势。
从“一业为主”
到“两业并举”
2010年6月,以嘉兴国际商务区为核心、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片区为重要组成部分,总规划控制面积110.3平方公里的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被省政府列为全省14个产业发展大平台之一,并与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合署,实行三区合一,联动发展,成为嘉兴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服务业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这个省级重要平台为该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该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变以前工业“一业为主”为现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从而为全区快速发展构建强劲的“新引擎”。
据介绍,去年以来,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商贸、会务会展、高端教育、高端地产等五大城市功能服务业,以及科研发展、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物联网)、工业咨询与服务、现代物流业等五大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做好增量优化文章,把新投入逐步引导到现代服务业上来。
昨天,记者在中安市场采访时获悉,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B区建筑金属材料办公交易区正在试运行,承担工业金属材料展示交易区功能的C1区将于7月底正式开盘。这个投资20亿元打造的大型金属材料采购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入驻经营企业2000多家,年交易额有望突破500亿元,今后将成为集聚区最大的“航母型”市场。
目前,该区正全力推进总投资为180亿元的南湖新天地、运河新区城市综合体、富士康万马奔腾总部项目等十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全力推进总投资15亿美元的美国雅培婴儿奶粉、台湾长晶项目、美钢容器等六大先进制造业项目。
驱车在生机勃勃的开发区,记者欣喜地发现,签约项目源源而来,开工项目顺利推进,竣工项目抓紧投产……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大潮,正在积蓄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巨大能量。
事实上,已与集聚区结为“连体儿”的开发区,正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特别是一些平台性项目,“十二五”期间,在引进重大项目上有新突破,力争合同利用外资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引进内资100亿元,其中:投资规模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0个以上,1亿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5个以上,世界500强项目2至5个。
“两业并举”绘出转型蓝图,悄然改变着全区的“经济体质”。该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0.5:69.0:30.5调整为2011年的0.1:60.5:39.4。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利众表示,到“十二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要达到45%以上,服务业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贡献率要达到50%以上,总部经济、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服务业重点发展行业增加值的占比要达到90%。
从“开发建区”
到“城市新区”
7月16日,总投资1.46亿元的长水路及下穿铁路通道正式竣工通车;17日,总投资8000万元的国际商务区高铁核心区跨南郊河商务大道桥梁如期开工……这两大工程的建成或开工将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市区交通网络,全面提升市区交通能力。
据了解,近年来,该区建设这样的交通工程还有很多。截至目前,该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600亿元,将中心城市向西、向北扩展到了北郊河,形成了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呈扇形包围城区的空间布局和发展形态,有力地拓展了中心城市的发展框架。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由2001年的12.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20.78亿元,年均增长25.5%。
“从注重经济发展迈向全面统筹社会管理新阶段,全区迎来了从‘开发建区’到建设‘城市新区’的关键时期。”何炳荣说,20年来,该区坚持把城市现代化作为加快发展的总动力,积极推进平台建设与要素集聚的互动发展,做到了城市现代化和产业高端化“双轮驱动”、相互促进,完成了东北工业区开发建设,有效推进了运河新区和西南工业新区的开发建设,全力启动了嘉兴国际商务区、嘉兴创意创新(软件)园、西部先进制造业功能区及姚家荡城市综合区的开发建设,在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上取得了重大进步。
在硬环境打造上,仅近两年,该区就完成了政府项目投资53亿元,有效地提升了城市新区的形象。比如说,国际商务区区域内道路框架基本形成,由拳路下穿铁路通道及引坡工程,长秦路、纺工路拓宽工程等已顺利通车;府南片区路网工程14条道路全部完成前期设计工作,其中花园路等8条路段已开工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功能区加快推进以万国路等市政路网工程为重点的“七通一平”建设。
在软环境建设上,该区把“生态区”建设放在与“经济区”建设同等高度的位置,实施并通过了ISO14000和ISO9000等管理体系认证。大力推进环境绿化,开展城区环境整治,实行绿化养护、道路保洁、河道保洁市场化运作,建成集污管网系统,区内工业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1%。
而在提升百姓舒适度和幸福感的细节上,该区在全市率先启动绿道建设,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在杭州塘北岸和新塍塘南岸沿线2.55公里市区生态绿道试验段上,市民可以在芦雪、青纱、杨树林间一路穿行,看树、看花、看水、看湿地、看古迹……这里的绿道不仅全线贯通,还完成了沿线景观的提升和路灯等设施的完善。区建设分局负责人说,到今年底,全区总长度约为130公里的生态绿道有望初步形成网络。走在如今的开发区内,碧草如茵的大型绿地,小巧别致的街头小品,花园式社区、校园、工厂随处可见,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