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日前,记者从市档案局获悉,省档案局于近期公布审批通过的35家“乡村记忆示范基地”试点单位名单,我市3家单位——平湖市新埭镇鱼圻塘村、嘉善县姚庄镇展幸村、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跻身其中。
为再现乡村发展的轨迹,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今年,省档案局启动了“乡村记忆示范基地”试点单位的创建工作。
“每个村都将根据自身的特色,建造不同的展馆,同时联合周边的文物古迹、旅游资源进行共同开发。”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就是要充分运用档案的记忆功能,深度挖掘当地独有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并适当整合周边文化记忆资源。
据了解,我市“乡村记忆示范基地”的建设将根据省档案局关于试点工作的要求,采取室内陈列展示与室外记忆场所联动、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全方位展示、宣传教育与文化休闲并举的做法,实施系列记忆项目。
因此,建成后的“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将不仅仅是一个拥有多种形式元素的档案文化阵地,也是一个集档案文化、历史传承、旅游资源于一体的教育基地;不仅能够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能带动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鱼圻塘集镇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素以“四大抗金”名将刘錡和大蜡烛闻名于江、浙、沪。浙北最大的露天戏台“鱼乡戏苑”、重阳日迎大蜡烛的习俗、《威风锣鼓》等再现历史风范的民间舞蹈,较完整地保留了鱼圻塘村特有的文化记忆,为此次“乡村记忆示范基地”的创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现如今,“两馆一墙”——乡村记忆文化馆、大将军刘錡事迹展览馆和文化墙的乡村记忆工程已在鱼圻塘村拉开序幕。
“我市入围的3个试点各具优势。”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打造“乡村记忆示范基地”的首要条件,而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区位优势无疑将为其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
嘉善县姚庄镇展幸村的大往圩遗址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当地相关部门对连头、蓑衣等文化民俗物品的收集,以及对民歌、民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极大地充实了乡村记忆的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