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伊核谈判今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伊朗与美、英、法、俄、中、德六国及欧盟将围绕伊朗浓缩铀等问题展开磋商,在双方提案基础上寻找“共同点”。有分析称,此轮伊核会谈可能成为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谈。
莫斯科会谈寻找“共同点” 或具决定性意义
18、19两日,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将在莫斯科举行核谈,此轮会谈是今年以来双方举行的第三轮会谈。有专家预计,本次会议的分歧点仍将集中在伊朗停止生产浓度20%的浓缩铀和解除对伊朗制裁等问题上。
据悉,会谈的主要任务将是讨论六国和伊朗各自提出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共同点。伊朗核问题六国代表团团长、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日近日表示,已经准备好就伊朗之前提出的“五点方案”进行谈判,期望双方能在各自提案基础上找到“共同点”。
阿什顿此前在巴格达谈判中代表六国提出方案,要求伊朗停止生产纯度为20%的浓缩铀,作为回报,西方将为伊朗提供医用同位素及民航客机部件等。伊朗表示这一方案有失偏颇,无法接受,随后提出一个新的“五点方案”,要求西方减少对伊朗经济制裁,但西方国家未予同意。
然而,随着西方加强经济制裁以及欧盟对伊朗石油禁运日期临近,伊朗的政策也有所松动。伊朗首席核谈代表贾利利日前表示,伊朗有意在莫斯科核谈上就20%浓缩铀的生产问题进行讨论。
西方媒体称,贾利利在20%浓缩铀问题上的表态,可视为莫斯科谈判前伊核问题上的“一个小小的进展”,而阿什顿表示愿意考虑伊朗方面的提议,也为西方可能的让步预留一些空间。不过,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都坚决反对伊朗提炼20%浓度的浓缩铀,可能仅允许其提炼浓度为3.5%的浓缩铀用于发电。伊朗方面则不退让,坚称“开发核能是用于和平途径”。双方在此问题上僵持不下。
多名分析人士和外交官认为,莫斯科伊核会谈可能成为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谈,双方此次将面临一个临界点,即要么在会谈时达成妥协,要么会谈破裂。
伊朗坚持核权利 美威胁更多制裁
一直以来,美国都怀疑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由掩盖其研制核武器的活动。而伊朗对此予以坚决否认,称其核计划仅仅是为了满足国内的电能需求,并要求西方承认其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
专家指出,伊核问题说到底还是美伊关系的问题。在莫斯科会谈前夕,美国和伊朗围绕对话和制裁等问题展开博弈,双方都企图为谈判争取更多筹码。
本月上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重申,美国对伊朗采取的是“双轨政策”,即外交和制裁手段并用。在莫斯科会谈举行之前,美国将继续对伊朗施压,不会放宽对伊朗的制裁措施。希拉里坚称,如果希望取消制裁,伊朗还需做出进一步的妥协,努力弥合双方在伊核问题立场上的分歧。她还呼吁伊朗参加莫斯科谈判时必须做好采取“具体行动”的准备,尤其是在铀浓缩问题上。
另外,美国负责实施对伊朗制裁的官员近日表示,如果莫斯科谈判没有取得任何突破,美国将考虑对伊朗实施更多制裁。
对此,伊朗议长拉里贾尼做出回应,指责美国这样做是在莫斯科会谈前夕制造“政治骚动”。伊朗外交部也表示,莫斯科谈判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西方国家。若西方愿意承认伊朗核权利,莫斯科会谈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包括总统内贾德在内的多名伊朗高官都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伊朗永远不会放弃自身核权利。拉里贾尼日前强调,伊朗代表在参加伊核谈判时,不应在涉及伊朗核权利的问题上做出任何让步,并期望伊朗核谈代表团能切实巩固伊朗多年来取得的核成果。
已举行两轮会谈 中方冀各方加大努力
伊朗与六国今年以来已举行两轮伊核谈判。第一轮谈判4月14日在伊斯坦布尔结束,双方均表示会谈积极且具建设性,同意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合作基础,为下轮会谈准备一份草案。第二轮谈判5月23日和24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双方各自提出方案,但未达成一致协议。
虽然两次会谈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都是在朝着和平解决伊核问题的正确方向迈进。伊斯坦布尔会谈重启了暂停15个月的核谈进程,意味着双方重新返回谈判道路;巴格达会谈启动细节性商讨,双方提出各自清晰的方案。
莫斯科会谈将成为各方在和平解决伊核问题进程中的又一次努力。负责筹备此次会谈的俄罗斯表示,将努力使此次会谈取得积极成果,并主张只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反对西方对伊朗实施单边制裁。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马朝旭曾率团出席在伊斯坦布尔会谈和巴格达会谈,并就伊核问题提出过三点期待,即向前走、积极务实和坦诚交流。今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将率团出席莫斯科会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近日就莫斯科会谈表示,中方始终认为,对话与谈判是妥善解决伊核问题的唯一正确和有效途径。中方希望各方加大外交努力,妥善处理分歧,推动莫斯科对话会取得成果,巩固对话合作的积极势头,逐步寻求全面、长期、妥善解决伊核问题的办法。
刘为民还说,当前对话与谈判进程处于重要阶段。中方希望有关各方相互包容,照顾彼此关切,致力于推动莫斯科对话会取得进展,把握对话与谈判的大方向。中方一贯致力于劝和促谈,愿同各方一道,继续为推动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伊核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