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名为“瓶子活动”的爱心风暴席卷平湖大地。事情起源于今年3月的一个晚上,活动发起人沈罕辰路过关帝庙广场时,一名正在垃圾箱里翻捡塑料瓶的婆婆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帮助老人,他在网上发表了一篇博文,并被广泛转载。在网络力量的推动下,“瓶子活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少爱心人士通过QQ与“瓶子帮”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加入到他们之中,通过“攒瓶子”的方式帮助老人。一些学校还设立了“爱心箱”,专门为老人收集瓶子。
从“免费午餐”到随手做公益……近年来,借助与网络的联姻,平民慈善得到迅速普及,影响力也显著增长。应该说,相比传统的政府公益、机构慈善,网络慈善无疑具有传播面广、参与者众多等诸多优势。但也应该看到,与“线下”机构化的公益行动相比,网络慈善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特别是善款、善物的监督难问题始终困扰着网络慈善的组织者。今年“六一”儿童节当天,百度就曾推出点击百度LOGO,即捐一份“免费午餐”给山区孩子的活动。孰料当即遭到网友质疑,认为网络募捐无法鉴别。事实上,就连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此前不也遭到“善款支出不足”的公信力危机吗?可以说,如何树立网络慈善的公信力,已经成为决定慈善行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从近年来一些成功的网络慈善事件看,网络慈善公信力的建构取决于提高细节的透明度。毕竟,相比传统的机构慈善,网络慈善的“虚拟性”更强,因而更加依赖自身公信力作为支撑。为此,一方面可以增加点击、捐款环节个人身份的登记;另一方面应实时公布点击量、捐款数及捐款的具体流向,方便捐款者查询及对号入座。以我曾经参与过的“立人乡村图书馆”公益行动为例,从汇出钱款到在其官网“财务公开”栏查到捐款信息,前后不过两个工作日。至于之后善款的使用,包括实物捐赠最终到了哪里等信息亦可在“立人动态”等公告栏里实时找到。
总之,我无意以恶意揣度“瓶子活动”的动机,只是想提醒,像此类网络慈善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全程透明”。因为唯有如此,才可能最终实现平湖市文明办副主任顾栋梁所希望的“这份爱心能够不断壮大、不断延续,使真诚相助成为更多平湖人的自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