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童减负是一句空话。它被说了这么些年,结果呢?结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如今较之以往,沉甸甸的双肩书包少了,拉杆式书包却多了;学校补课少了,兴趣班却多了。什么都在从娃娃抓起,唯有减负没有从娃娃抓起,又到一年儿童节,快乐的节日又要说到沉重的减负话题,让人高兴不起来。
一个朋友的孩子,才10周岁,你猜他有多厉害?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能弹一手漂亮的钢琴,能书写一张张美丽的字画,这还不算什么,在围棋和跆拳道上也颇为拿手。说起孩子,这个朋友还比较谦虚,她说:“这不算什么,周围的孩子都这样,比他优秀的多的是。”只是在这“优秀”的背后,是课余满满当当的“兴趣班”安排,是沉甸甸的童年重荷。童年应该是幸福的,这样的童年幸福吗?
孩子减负减不下来,在于家长矛盾的心态。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自然不会想着让孩子有太大的压力,家长比谁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轻松活泼。同时,家长又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残酷的现代社会竞争中,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输掉。所以,即便是学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但一打开家门,家长的题山题海,家长的“兴趣才艺亲友团”便一哄而上,把孩子围起来。家长的出发点大都是“为孩子好”,希望有此“小灶”的喂养,今后孩子能进重点小学、中学,梦想自己的孩子以后成为“钢琴家”、“歌唱家”、“艺术家”。然而,这种一厢情愿的“好心”,大都会起到拔苗助长的效果。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我们减负的落脚点应放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上,没有良好的身心,纵使你的孩子有十八般武艺,也都会是徒劳无益的。当初我们谈减负,落脚点落到哪里了呢?落在了增负上。可不是吗?痛恨着应试教育的恶毒,吁请着素质教育的登场,现在,课业负担是减轻了不少,五花八门的“素质教育”兴趣班却又接踵而来了,这真是刚从“应试教育”的窟窿里爬出来,又掉进了“素质教育”的深渊。孩子不是雕塑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健康、快乐、幸福成长,是每个做父母的美好心愿。既然如此,那就应该顺其自然,那就不要违背自然法则,不要“好心”反而扭曲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