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000块钱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能为困难群众帮上一点小忙。”5月28日上午,市民朱爱芬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县慈善总会捐款处,将一叠整齐的百元人民币递给工作人员,“现在我家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今年稍微多捐点。”
朴素的穿着、真诚的话语、和善的笑容,让人想起2009年慈善义工上街募捐宣传时发生的那一幕:在老海盐中学门前的募捐点上,一位身材瘦小、头发花白的阿姨,看到正在举行慈善捐款活动,就急忙从怀里掏出200元投进了募捐箱。她说,她家曾经接受政府和好心人的补贴、帮助,现在家庭经济好多了应该回报社会。这名捐款者就是朱爱芬。
朱爱芬的遭遇很坎坷,多年前丈夫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撇下下岗在家的她只身一人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正当朱爱芬绝望无助的时候,党和政府还有社会上的好心人都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给她以生活的勇气、力量和信心。
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成人,朱爱芬家的情况渐渐好转,爱的种子也在朱爱芬心底潜滋暗长,她从2009年捐款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每年主动上门捐款,在县慈善总会捐赠登记表格上,记者看到了如下的记录:2010年朱爱芬个人捐款500元,2011年朱爱芬个人捐款500元,2012年朱爱芬个人捐款3000元。但不为人知的是,退休多年的她还在企业打工补贴家用,至今还和快要结婚的儿子住在一套50平方米的老宿舍里。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捐的钱不多,但我要尽自己的力量来回报,我觉得这是做人的责任,天下好心人越多越好。”朱爱芬说。爱的花香,通过众人的心和手,在海盐各地不断传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