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前“行政院长”苏贞昌5月27日当选民进党新任党主席。民进党中央统计,苏贞昌得票率50.47%,得票数是5.5894万票。
民进党27日举行由党员票选党主席、县市党部主委、全台党代表、县市党代表的“四合一”选举,这次选举人数共16.3808万人,投票率为68.62%。
绝对优势
5月27日,纷扰多时的民进党主席选举终于揭晓,苏贞昌以绝对优势胜出。他获得约5.5万票,以过半选票比例胜出。其余参选人按得票比率高低排序分别为苏焕智、吴荣义、蔡同荣和许信良。
这场选举原本就没有多大悬念。苏贞昌担任过民进党主席,在党内威望不低,拥有基本盘;也曾出任台北县县长、“行政院院长”,行政资历完整。而其他几位参选人,不是缺乏执政经验,就是在民进党内威望不高,难与大佬级的苏贞昌抗衡。
不过,苏贞昌这场选战赢得并不轻松。选战一开始,其余4人就合力“卡苏”、“批苏”。苏贞昌则是能躲就躲,能闪便闪。以其骄傲的个性,能这样隐忍已属不易。直到许信良翻出陈年旧事,指责他“不近人情”,阻挠李登辉见儿子最后一面,才稍见他略带情绪的反击。
竞选对手分进合击,苏贞昌票选比例一直不被看好。岛内观察人士预测,“能够到四成六、四成五就不错了。”然而苏贞昌最终得票率好过预期。中国社科院台研所专家彭维学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指出,5月24日陈水扁铁口直断苏贞昌会当选,押宝苏贞昌,对挺扁人士的选票产生了挪移作用,帮了苏贞昌的忙,最终得票率上去了。
“桶箍”难当
作为新任党魁,面对不同派系,苏贞昌要做好“桶箍”角色不容易。即便得票率不低,民进党派系间的矛盾根深蒂固,苏贞昌难以调和。
有接近民进党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次苏能够当选,基本是各派系做了一条路出来让他走,但并不意味他能够整合各派。“而且苏不听话,太过自我,上次‘大选’初选自行宣布参选,让人反感。”
蔡英文和苏贞昌的矛盾也不容小视。尽管苏贞昌从未明确表态,外界仍然认为,他参选党主席是冲着2016年“大选”,为自己提前铺路。而蔡英文近日也间接表示有意参选,有绿营“立委”对媒体指出,其他4位党魁参选人均已明示或者暗挺小英,“二次蔡苏之争”已经开打,未来4年民进党恐陷分裂危机。
如不能整合各派,苏贞昌未来政策见解就难以实现大的突破。前述接近民进党人士对记者表示,在两岸政策方面,苏难有转圜余地,即便做出改变,也仅限于扩大经贸交流:“比如可能允许更多民进党党职人士前往大陆,做得稍比以前积极些。”
彭维学也指出,在经贸交流方面,苏贞昌可能更加务实,冲劲更大。“他以前就提出过与大陆接触,这方面是有迹可遵循的,但是在台湾定位问题上,苏贞昌不可能有本质改变。至于他能否接受‘宪法一中’,还要看。”彭维学还强调,在两岸关系表述上,相信苏贞昌不会比蔡英文差。
谁有戏唱?
从选举过程和结果看,民进党仍旧是老将的天下,新一辈人才断层明显,未来继续有戏唱的还是那几张熟面孔。
彭维学认为,苏贞昌代表民进党进军2016年下届“大选”可能性最大:“蔡英文出任上届党主席是因为苏不愿出头,她本身在党内并无根基,但是现在苏出来了,蔡难有舞台。此外,苏贞昌出任党主席,等于掌握2014年县市长选举的提名权,一定会借机布桩脚,蔡英文却没什么类似的资源。”
也有岛内政坛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除了蔡英文、苏贞昌,陈菊也是个观察对象:“陈菊是高雄市长,有在重点城市执政的经验,另外她在民进党内也有地位,煽动力不可小觑。虽然她不参选党主席,但她可能是在坐山观虎斗,进军2016也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