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善县启动了2012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国家级试点工作,计划流动教师200人左右,整个工作将于8月份结束。据悉,作为全国唯一独立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的试点县,目前嘉善当地的“择校热”已明显降温。一年前,家长们还在挤破脑门想把孩子弄进他们眼中的好学校。如今,每所学校都有名师,各有发展特点,就近上学成为最好的选择。
择校、择校,择的关键是师资。不过,受地域、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优质师资往往呈现从乡镇到城市、从普校到名校的“单向聚集”。以嘉善为例,改革前,当地38所义务教育学校中,农村学校数超过七成,但其所拥有的县级学科带头人及以上名师人数,不足全县的三分之一。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均质的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可以说,要是没有城乡间、校际间、名师与青年教师间的双向流动,原来以农村学生和新居民子女为主的泗洲小学新招学生成绩不可能挤进全县前三,姚庄小学那些完全不懂编程知识的农村娃和“新二代”也很难想象能够在市级机器人比赛中获奖。
但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项改革必定涉及利益的调整。就教师流动而言,不仅可能动摇所谓名校的垄断地位,而且会影响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想让教师真正流动起来,首先必须逐步实现教师待遇的均等化,对个别名校分配机制进行平抑,对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学校给予补助,逐步缩小收入分配上的校际落差。毕竟,学校间待遇的落差,始终是影响教师流动意愿的主要因素;其次,可探索逐步扩大范围或不断重组“联合学区”制,先在特定区域内实现师资均衡,然后逐步扩大“联合学区”范围,最终在整体上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再次,要深入改革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淡化教师身份管理与教师校籍,强化教师区域管理,使教师的流动不再受学校的掣肘。
教育大计,以人为本,没有教师的合理流动与分布,教育公平只能是镜花水月。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国家级试点县的所在市,嘉兴能否以此为契机,先试先行,进一步推动全市范围内的教育均衡化发展,为国家试点做出嘉兴贡献,这或许是有关部门下一步需要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