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铁路工程将全在地方招投标 可以防止权力违规干预

2012年5月21日 08:22 [ ] [打印]

   昨天,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铁道部共同印发了《关于铁路工程项目进入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招投标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取消铁道部和18个铁路局(公司)原有的铁路工程交易中心,并于6月底前将所有的铁路工程项目按照属地或授权原则,进入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招投标。

  防止权力违规干预

  昨日发布的《意见》称,铁路工程项目均要进入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招投标,这是铁路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意味着铁路项目的招投标有望拿到地方交易市场公开PK,招投标过程也有望更加透明化。

  《 意见》明确,铁路工程招投标将以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为基础,以“市场调节、行政监管,积极稳妥、确保质量,管办分离、分工协作”为原则,改革铁路工程招投标管理体制机制,保障铁路建设市场主体平等、充分竞争。 《意见》同时表示,将通过对铁路工程招投标的改革,防范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铁路工程招投标、明标暗定、权钱交易等突出问题。

  6月底前全面实行

  按照最新发布的招投标新规,18个铁路局(公司)管理的工程项目将按照属地或授权原则,分两批进入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招投标。

  5月底前,北京、上海、太原、济南、南昌、西安、昆明铁路局和广铁集团公司等8个铁路局(公司)管理的工程项目完成进场工作。

  6月底前,哈尔滨、沈阳、呼和浩特、郑州、武汉、南宁、成都、兰州、乌鲁木齐铁路局和青藏铁路公司等10个铁路局(公司)管理的工程项目完成进场工作。

  铁路部门和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要本着平等自愿原则,协商签订协议书,约定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等。

  >>专家说法

  每年8000亿有望规避潜规则

  曾多次参与铁路工程招投标的某公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铁路工程招投标一直存在“明标暗定”的状况。

  《铁路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实施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限制或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具备相应资质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而在铁路系统招投标过程中却要求“铁路系统外的企业需要与铁路系统的企业组成联合体,方能承揽铁道业务。”

  “在审核和竞标时更像是中国中铁、中铁建旗下的那些公司自己的‘分羹’,好比一场比赛裁判就是对方球队的老板或教练,其他公司胜出的机会几乎为零。”这位曾参与铁路招投标的人士说。

  一位铁路业内人士表示,新规定出台后,铁路工程项目将一次性进入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招投标,每年约8000亿铁路工程的招投标改革探索有望告别过去“明标暗定”的潜规则。

  一位铁路业内人士指出,将原本在铁路交易中心进行招投标的铁路工程项目放在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公开招投标,是将招投标放权给地方、放权给市场的一种体现,招投标过程有望更加公开化、透明化。然而,铁路项目建设专业技术含量高,还需要有比较过硬的专家团队或者第三方机构做好审查监督工作,以避免层层转包现象的出现,保证铁路项目建设安全。

  这位铁路业内人士同时表示,铁路工程项目进入地方招投标需要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招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而目前地方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尚没有建立完善的招投标交易体系。

来源: 京华时报   作者: 记者 韩旭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权威解读:中国经济为何不会“硬着陆” 经济增长缓中趋稳
·北京汽油标号月底大调整 90、93、97号汽油标号将取消
·外交部发言人:中方反对欧盟在国际航空领域采取单边措施
·中国拟规定:劳动者因高温天气作业中暑可申请工伤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