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价值坐标
作为企业家,要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把利润看成是大家的。--沈圣龙
沈圣龙,男,1950年11月生,中共党员,浙江龙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嘉兴市十大突出贡献工业企业优秀经营者、嘉兴市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第四届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
在嘉兴实业界,沈圣龙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这不仅在于他掌舵的“龙源纺织”是省内最大的精梳棉纱生产厂家,更在于他是位积极参与公益、以回报社会为己任的热心人。沈圣龙以一片爱心培育公司慈善文化,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自1998年以来,他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让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价值坐标,在企业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条和谐发展的纽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扭亏为盈以技改引领产品创新
20多年前,沈圣龙还是一个农民,而今他却是一位具有全球市场眼光的企业家,其创业历程可谓一波三折。1987年,当时的龙源公司刚创办两年,仅是一个生产麻条的小厂。由于前任管理人员经营不力,又碰到政策性因素,企业连续亏损,已资不抵债。沈圣龙正是在这个紧要关头走马上任,担任厂长。面对困境,沈圣龙果断实施内部管理改革,打破平均分配,实行生产责任制,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大力拓展市场,迅速打开了杭州、宁波、深圳、厦门等地外贸渠道,使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国。上任一年,便使企业扭亏为盈,走出困境。
然而风云变幻,1989年,因为某种因素,使得其公司的苎麻产品出口受阻严重,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再次出现亏损。沈圣龙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日本麻条市场还有需求,但传统的生产工艺已不适应麻条市场对质量的要求,遂大胆提出投资改造设备,提高生产质量。他四处奔波,筹措了30万元资金,购进14台精梳机,快速安装调试,很快批量生产出高质量的麻条,出口到日本、巴西等地,深受进口商好评。就这样,沈圣龙又一次度过难关,企业效益连续翻番。
过了不久,他又下了一个令不少人捏了一把汗的决策——将苎麻业向绢纺业转型。业内人士都知道,当时嘉兴的绢纺企业强者林立,其中不乏全国绢纺业的“大哥”级企业,作为新入行的“小辈”,龙源公司占不到什么便宜,且丝绸绢纺业市场正呈现出萎缩的迹象,不被人所看好。然而,沈圣龙对市场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绢丝产品总是有市场的,优胜劣汰在于质量,活路在于创名牌,目标要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经过深思熟虑,沈圣龙在1992年夏一举贷款600万元引进6台套绢纺生产线,开始生产绢丝产品,并响亮地提出:“只有破产的企业,没有破产的行业,唯有超越同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怎样才能超越同行呢?实施品牌战略,走创名牌之路。沈圣龙提出“四个比”:“产品比人家新,成本比人家低,质量比人家好,人品比人家高。”他十分重视技改投入,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自1995年以来,每年的技改投入都在千元以上。至今,圣龙牌绢丝优质品率达98%以上,产品质量被外贸部门和客户誉为同行业之首,企业因此获利1.2亿多元,使龙源公司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相反,同一时期,许多绢纺企业在竞争中走了下坡路。其秘诀就在于沈圣龙始终围绕市场需求变化趋势,认准有生命力的新产品,超前一拍搞技改,做到技改项目年年有,从而开拓出一片片新市场。
在市场创新的过程中,沈圣龙视顾客为上帝,视质量为生命。他常说:“没有客户就没有销路,没有销路就没有一切;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命,没有信誉就没有朋友。”这就是说,要从产品质量抓起,产品不管档次高低,都要有质量标准,做到货真价实,不能以次充好,欺骗客户。对客户要以诚相待,将信守诺,急客户之急,客户的难题就是公司的课题。“比如有的客户资金周转一时困难,公司就给予资金垫底,使客户得到急需的原料,公司也卖出了产品;有些客户经常提出要做几件小样,量少时间紧,一般厂家都不愿意,我们却都答应下来,尽量去做,并建立小批量、多档次、重质量、快交货的机制。”沈圣龙介绍,还有些客户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提出自己的产品标准和价格,公司会把客户的标准作为自己的目标,大力挖潜降低成本,做到销价低了,质量却不降低。他认为,对客户越是有诚心,客户对自己也就越信赖,只有达到产品人品,品品求精,才能实现客户和公司“你心我心,心心相印”,使公司在市场疲软时依然产销两旺。
始终坚持内外销并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时开发,是沈圣龙创业路上的一贯方针。他还派人前往香港、国外,与一些大公司建立更加广泛而持久的贸易关系,并引进CIMS技术,建立市场订单——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实时监控——市场营销的工贸一体化快速反应体系。
视员工为财富 让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
今年38岁的四川籍女工袁彩虹至今还保留着一张照片,上面是沈圣龙及其夫人与她的合影。“每次拿出来看这张照片,就觉得很温馨。”袁彩虹说。2001年元旦前夕,刚来到龙源公司打工的袁彩虹看到车间门口贴有一张告示,告示上说:“沈总携夫人将于元旦当天在工厂与各位职工合拍个人照留念,有需要职工可前往参与。”袁彩虹很兴奋。“那天,有很多人排队和老板合影,老板一直笑呵呵的,和大家从上午一直拍到傍晚。”后来,袁彩虹将照片寄回老家,家人回信说:“这个老板人真好,你就安心留下来工作吧。”
“每年元旦,沈总和夫人都会和每个新居民职工合影留念,让他们把照片和慰问信寄回老家,免除他们父母的挂念,至今已经坚持了16年了,职工们都说,把沈总的合影和慰问信寄回家,比寄一笔钱还珍贵和光彩。”车间主任徐建洪记得,沈圣龙常用一个朴素的比喻来告诫中层管理人员:“你们好比是公司的儿子,员工好比是媳妇。对企业的儿子又打又骂是宝贝,对媳妇一定要客气,尤其是外来职工更要尊重、关心,使他(她)们感觉到家庭般的温暖。”
沈圣龙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龙源公司的职工中70%来自外省市。公司对职工住宿免费,每天可洗澡,每月补贴食堂24万多元菜金,在用工分配上做到一视同仁,一批工作出色的新居民职工担任了一定的职务。去年,公司为一线员工建造的单身公寓一期320套住房已经投入使用,住房设备齐全,投资达1000余万元。
作为一名私企老板,沈圣龙不像其他一些老板那样住洋楼、开豪华轿车、过奢侈生活,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维护职工利益,这与他曾经过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锻炼,担任过多年村党支部书记是分不开的。他认为,要办好企业,必须靠两个“上帝”,一个“上帝”是客户,另一个“上帝”就是职工。他把关心、爱护员工作为龙源公司领导层思想道德的一个准则,在权力使用方面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凡是重大决策、奖金分配等重要事项,都要先和领导班子成员通气协商,然后召开会议,形成集体决定,同时,他还经常听取职工意见并建立起全厂职工民意测评制度,从他本人到全体管理人员每年都要定期接受全厂职工的测评,根据每次测评的结果开会认真分析总结,订出改进措施。对个别较差的管理人员要求限期改正,否则下岗处理。这样即尊重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又督促了管理人员秉公办事。
正是凭着这股精神和爱心,沈圣龙带领全厂职工同甘共苦,拧成一股绳,一步一个脚印闯过重重难关,将龙源公司发展壮大。
修桥筑路办学“慈善之星”受人爱戴
王店镇建设中心小学有栋占地2500平方米的教学楼。“这栋教学楼是沈伯伯出资80万元建起来的,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要感谢他。”四(一)班学生高静莹说道。
商场上的沈圣龙是一位眼光独到的能人,生活中的他却有着一副“菩萨心肠”,近十年来,他在慈善事业方面的总捐款额已经超过了1500万。他说:“要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把利润看成是大家的。”沈圣龙解释说,“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讲的是敬业精神,而“把利润看成是大家的”是把企业的利润和个人奖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回报社会。龙源公司所在的王店镇建设集镇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为改变这种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他捐款250万元修筑龙源路,同时捐款用于乡镇道路、桥梁的改造,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必备条件。在王店建设集镇,有条名为圣龙路的柏油马路,与桐乡濮院相接,平日里车来车往,甚是热闹。“附近的村民很多是从事家庭毛衫加工的,但以前这里只是条石子路,影响了毛衫的运送。”据当地常睦桥社区主任钱福荣介绍,2003年,沈圣龙带头出资17万元联合一些企业家改造了石子路。路改造好后,附近几个村的村民把它叫做“致富路”,同时以沈圣龙的名字给路命名。近年来,沈圣龙捐款修建的乡村公路有好几条,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教育是民心工程的一部分,捐资教育是沈圣龙公益事业的亮点所在。为解决当地新居民子女“就学难”的问题,沈圣龙主动出资30万元建造了建设幼儿园,出资80万元建立民工子弟学校,又拿出30万元扩建建设中学,较好地缓解了就学矛盾;为了让寒门学子圆大学梦,沈圣龙先后出资30万元,帮助近百名学生完成了大学学业。
不仅如此,沈圣龙的公益之路还在延续:2007年,沈圣龙出资50万元资助秀洲区慈善事业,后每年出资36万元用于秀洲区慈善事业,被评选为嘉兴市十大“慈善之星”;2009年,他又分别出资15万元和12万元和王店镇两个村结成对子,帮助其进行新农村建设;2010年,为配合沪杭高铁建设,他再次出资300万元对龙源东路进行道路改造……(毛晓宇)
点 评:
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改革创新,艰苦创业,使苎麻纺织起死回生,实现龙源纺织转型升级;他更是一位接济天下的慈善家,热心公益,回报社会,千万捐助化为涓涓细流温暖人心,践行着“致富不忘本”的诺言。企业是自己的,利润是大家的,这是他对责任的至高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