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持证残疾人每个月都能到村委会领‘零花钱’了!”这两天,新城街道很多农村户籍的残疾人高兴地传递着这一好消息。从今年开始,新城街道辖区所有持证残疾人都可享受由所在行政村村委会提供的生活津贴,新城街道率先实现了农村残疾人生活津贴发放全覆盖。
据新城街道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辖区内现有持证残疾人204人,其中农村户籍的107人。很多农村户籍的残疾人都是低保户,有些失业在家,有些到处打零工,有些仅靠家里的几亩农作物维持生计,收入比较少,看病就医花费却很多,有的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
发放津贴体现关爱
九里村是新城街道第一个“吃螃蟹”的行政村。2003年,村级经济逐渐发展壮大的九里村村委会开始为本村持证残疾人发放生活津贴。村干部告诉记者,九里村共有70余名残疾人,过去村里穷,没条件照顾他们,经济状况转好后,村干部们一致认为,应该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生活困难的残疾人。
每月几十元生活津贴看上去似乎是杯水车薪,但九里村肢体残疾村民戴关平觉得很满意,认为这是村委会对残疾人关爱的体现。他说自己过去失业在家,后来在街道残联的帮助下找到一个超市清洁工的岗位,基本生活有了着落。现在每隔半年,戴关平都到村委会领取120元生活补助费。据统计,从2003年至今,九里村连续10年累计为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112350元,有438人次受惠。
出台《意见》普惠残疾人
九里村关爱残疾人的举动让城乡居民十分感动,街道残联前期对3个行政村进行了走访调研。在听取各村委会对残疾人生活津贴发放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后,决定在街道辖区内对所有农村持证残疾人进行补助,并出台了《新城街道关于发放农村残疾人生活津贴的意见》,明确了残疾人生活津贴发放的对象、标准、办法和经费来源,并把此项工作作为行政村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按照《意见》规定,从2012年开始,凡具有街道户籍的农村持证残疾人,60周岁以下的每人每月可领取生活津贴20元,残疾等级一级和60周岁以上的每人每月可领取生活津贴30元。农村残疾人津贴发放将按照统筹安排、循序渐进的原则,发放标准设定为“低水平、广覆盖”,并将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情况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