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江南网船会已于几天前顺利落幕,这处国内唯一的水上庙会,共吸引了江浙沪一带111个社团、200多条船只到王江泾镇莲泗荡参与祭祀活动。荡中央,旗幡招展、船船相连;岸边上,人头攒动、歌舞吟唱,数万名游客共同体验了一场原生态的水上狂欢。
自2009年开始,网船会由一项自发的民间祭祀活动,转变为政府推动的大型民俗表演,如今已经上演了四届。如何继续传承发扬这一水乡民俗,并为江南网船会注入新活力,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政府搭台恢复民俗
作为一项民间祭祀活动,网船会自明末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在每年春节、清明和中秋之际,江浙沪一带的渔民自发驾着小船到莲泗荡祭祀元末灭蝗猛将刘承忠。数百年来,这一习俗虽没有消亡,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几年前,网船会曾遭遇“有人无船”的尴尬。虽然到莲泗荡祭祀的民众逐年增多,但船只却越来越少。据了解,现在公路通了,驾车比驾船时间短、成本低,政府也出于安全考虑实行了水上管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渔民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都上了岸,当时甚至有人担心“网船会”会彻底名不副实。
2009年,由政府出面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江南网船会,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摩,提升了王江泾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业内人士指出,政府推动有助于恢复传统民俗,但活动的主角仍是民众,政府应为民众参与祭祀活动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据王江泾镇党委书记陈天荣介绍,近年来,当地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不断改进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例如,在莲泗荡景区建立沿街店铺和生态停车场等,由此希望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好网船会这一民俗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打响原生态民俗品牌
记者了解到,王江泾镇不仅有莲泗荡风景区,还有长虹桥、一宿庵、刘公庙、一里街等独特的名胜古迹。近几年,当地又修建了渔俗博物馆,全方位展示数百年前渔民的生活风貌,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也是打响原生态民俗品牌的“利器”。
在2012中国江南网船会期间,王江泾镇政府又适时举办了江南湿地新城推介会,利用网船会人气集聚商气,推动小城市建设。当地政府计划用3至5年时间,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湿地生态条件和千年运河古镇的文化积淀,面向长三角区域和嘉兴大市区,突出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和生态居住三大主题,围绕宜居、宜游、宜商的总体目标,构建特色鲜明的江南湿地新城。
根据规划,江南湿地新城将分为生态养生区、公共服务区、特色民俗旅游区、商务休闲区和文化创意区,其中特色民俗旅游区以莲泗荡风景区江南网船会为载体,重点突出水乡特色民俗旅游,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建设,实现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的转变,全力打造具有水乡民俗风情的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