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点睛】王店镇古称“梅里”,据说南梅村所在的位置就是千年古镇梅里的发源地。1000多年前,嘉兴镇遏使王逵植梅百亩的典故至今仍在当地广为流传。虽然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南梅人始终对梅花怀有特殊的偏爱,在秀洲区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化研究和生态文明教育,初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曾获得省、市“绿化示范村”的南梅村正以继承和发扬梅文化为契机,打造文体团队,深化生态文明创建。
【行走纪实】昨天天气晴朗,午后微风和煦,记者来到南梅村梅园,老远就听到一阵悠扬的越剧唱段。身穿玫红色毛衣裙的村民卜林香正在南梅亭中“吊嗓子”,她的唱腔有板有眼,引得过往村民驻足观看。在她周围是一片红梅、绿梅和白梅相间的美丽风光,600多株梅树竞相绽放。“今年梅花开得晚,香气传得老远,这几天闲下来的时候我们都来赏梅,顺便听听越剧。”一名观看的村嫂笑着对记者说。
卜林香表演的越剧小唱《南梅村之歌》出自村支书沈爱明之手。“一路看,桑园片片绿油油。那桑果,果实紫红赛珍珠。这里是,瓜果蔬菜纯生态,农田里,稻浪翻滚金灿灿……”简短几句唱词勾勒了南梅村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在村民们眼中,沈爱明是个“文化人”。早在2006年,他就带头布置占地20多亩的梅园,亲手雕刻了“王逵植梅”的石碑,还提议把清代文人朱彝尊留下的一百首《鸳鸯湖棹歌》刻在梅园文化长廊的廊柱上
从梅园出来步行10分钟左右就到了南梅村村委会,广场上赫然出现两头“狮子”,伴随着激昂的鼓声左顾右盼、上蹿下跳,旁边南梅幼儿园的十几个小朋友被“狮子”吸引,在老师的带领下边看边拍手,原来这是南梅村的舞狮队正在利用午休排练中。
“舞狮队固定成员有12名,可是我们全村有80多号人会舞狮呢!”队长陆华自豪地介绍说,舞狮队组建于2006年,当时邀请区文化馆老师下村指导,发展至今已拥有8套表演行头,多次在区、镇文艺舞台上亮相,成为南梅村的文化名片。村干部和村民一起舞狮,既能锻炼身体,也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即使平时有些小摩擦,一场大汗淋漓的排练过后也消弭殆尽。
村民们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不忘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如今,农民公园—文化活动中心—农耕博物馆—王逵故居—百亩梅园—生态果桑园—马家荡红菱—百年蒋庵古树—农家乐—朱彝尊文化广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由十多个梅文化产品串成的这条文化旅游线路颇具田园风情,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关注。
【村官展望】南梅村党支部书记沈爱明:文化底蕴是南梅村的特色资源,我们会继续发扬悠久的梅文化传统。在巩固现有的舞狮队、越剧小唱队的基础上,发展排舞队等其他文体团队。同时,我们还要将梅园重新整修过。因为日晒雨淋,刻在文化长廊廊柱上的朱彝尊一百首《鸳鸯湖棹歌》已经看不清楚了,村民们都觉得很可惜,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想办法让它们“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