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这条路叫大寨路,连接着西吴、新庄、天福和万民四个村,全长9000米。”近日,秀洲区新塍镇农技服务中心的周卫文对笔者说,“路边的这条林带按照‘林权到户’的原则,向农户租用土地,全部种上了树。”
树定根、责定户、人定心。虽是早春时节,但新塍镇乡间道路两旁的农田防护林带已经透着片片新绿。笔者看到,不算稠密的一棵棵香樟、黄山栾树、榉树、湿地松、大叶女贞等已经长得有碗口粗,树下,当地的农户还照样种着油菜。
周卫文说:“这些树都是平原地区的常见树种,好种易活,很受农户欢迎。”不过,当初未实行“林权到户”之前,农民对这些种在自家田间地头的“集体财产”颇有怨言,甚至并不那么友善。辅兴祥是天福村的村委会主任,他说:“当初镇里和村里种了很多树,不过有的农户认为这些树遮了阳光、挡了视线,很多被农户给弄死了,更别说管护了。”
推广“林权到户”模式,等小苗长成大树,只要依法取得采伐证,大树就可以进行交易了,然后村里和农户将收益三七分成,或者二八分成,把大部分收益让给农户。这样的模式既让农户受益,又提高他们种绿爱绿护绿的积极性。“前几天村里有四棵树险被小偷偷走,幸亏村民及时报了警。”辅兴祥说这是印证农户绿化意识提高的最好事例。
天福村17组的陆泉生,这两天趁着天气转好赶忙补种几棵树苗。“去年,我通过镇里统一招标把几棵大树卖了,分到10000多元。”挥起铁锹,没几下,老陆便在松软的土地上刨出了一个直径40多厘米的坑,把树苗放进坑里,拨上土,再把周围的泥土踩实,一棵香樟便种好了。“趁着早春,及时把小苗补上,可以提高成活率,也对自己的收益上了一道保险。”老陆憨厚一笑,继续挖坑种树。
作为省级生态镇(街道)全覆盖的秀洲区,林木绿化覆盖率提高到了18.7%。“林权到户”开创了平原绿化的新模式,同时也得到广大农户的充分理解和鼎力支持,真正实现了“种得下、管得好、护得住、能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