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庭湖畔的湖南益阳市,一批市政协委员深入基层,走进农村。他们在田间地头深入调研,掌握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后撰写出了一件件高质量提案,在不久前召开的益阳市两会上提交讨论。这些带着泥土味的“农字号”提案,凝聚着基层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心血,反映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书写了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生活的鲜活一页。
“乡镇财力有限,对农村很多工作都没有能力推进。”在益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协委员刘昭阳的印象中,至少50%的乡镇负债,收支不平衡。“乡一级可以说是‘年年难过年年过’。”他在调研后认为,目前加强乡镇财政保障,必须加大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刘昭阳说,与专项转移支付相比,当前应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这样县、乡更容易把钱用在当地最需要的地方,真正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
农村环境的恶化也使益阳市政协委员们揪心。市政协委员刘毅说:“记得儿时在农村,自己随便用盆弄干沟渠里的水,捉一碗小鱼小虾、泥鳅螺蚌是很容易的事情。那时,许多水塘都能成为农民生活用水的来源。冬季,塘里的淤泥还可作为肥料使用。现在,这样的沟渠、水塘在农村已经很难找到了。”
刘毅说,在洞庭湖乡,有两大环境问题导致难以喝到干净水,一个是农药,一个是生活垃圾。现在,这里水塘淤积严重,水质受到污染。而一些乡镇企业排污,更影响了农村土壤的自净能力。为此,他专门提出了《亟须重视我市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提案。
市政协委员唐赛娥今年的提案是《建议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确保群众身体健康》。她说,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农村告别了从小溪、河流和池塘等处肩挑手提饮用水的历史,许多家庭开始用上了自家小水井里的自来水。
农村自来水多半自制自用,或直接引自山泉水,或自建水池存放。由于没有必要的卫生防范措施,水质难以保证。有害物超标的地表水、被污染的地表和地下水都成为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隐患。
唐赛娥认为,对于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注重预防,积极探索小城镇水厂长效管理的运作方式,建立统一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网络体系。
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农村干部队伍是关键。刘昭阳说,当年,这里的乡镇干部基本是从村干部干上来的,但在1986年最后一批合同制村干部转成乡镇干部后,村干部就少有机会成为乡镇干部。
他认为,乡镇干部的一个重要来源应该是村干部,另一个是经过农村锻炼的大学生。村干部、大学生一起培养,这样能优势互补。前者和农民联系多一点,亲近多一点;后者则眼光长一点,文化多一点。
在调研过程中,市政协委员们发现,现在农村社会公益服务常常后继乏人。比如,现在很多农村的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目前在“七站八所”从事服务的大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人员,其中不少是当时聘请的临时工,没经过专门训练。他们建议,对基层人才建设应加大投入力度。
市政协委员叶迪康是共青团益阳市委副书记,他3年来的提案都是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他说,新生代农民工是1980年后出生、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问题不少,需要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叶迪康介绍,经共青团益阳市委调查发现,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呈现“生活压力与未来期望并存、思想迷惘与渴望融入城市并存、孤立压抑与渴望追求交流并存”的“孤岛化”特征。他们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向往城市生活的愿望强烈;他们感觉自己的思想在城市和乡村徘徊;他们既少务农经验,又没有城市户籍,成了边缘人。
针对此,叶迪康与另一位市政协委员李长青,联名撰写提案《关爱与志愿,牵手新生代农民工走出精神文化“孤岛”》,建议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稳定感与安全感,加大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的互动,形成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