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育天地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嘉兴经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巧破"用工难"

2012年2月29日 10:45 [ ] [打印]

  近日,黄山旅游管理学校向位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达轴承、翔茆精密和玫瑰湾大酒店等企业输送了24名技能人才,这些刚刚跨出校门的毕业生在这里开始了他们全新的职业生涯。

  昨天,记者从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近年来,开发区创新人力资源引进机制,采取政府“牵线”、校企“联姻”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引进人力资源12000人,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破解日益严峻的“用工荒”难题。其中,黄山旅游管理学校从2005年起就与开发区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目前已累计为开发区企业输送了600多名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

  自2010年以来,开发区企业用工紧缺已成为一种常态。开发区人保局深入企业调研,准确掌握各阶段企业缺工情况和用工需求,积极为区内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最早我们是走出去,在人力资源储备较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建立劳务基地。”据人保局就业与社会保障处处长陆建桢介绍,开发区先后确定河南、安徽、四川、云南、贵州、青海、陕西、湖北等8个省、13个地级市、25个县(市、区)作为劳务交流对象。仅2011年,就建立劳务基地46家,共组织11次57家企业开展跨省际劳务交流。

  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跨省际的劳务基地越来越无法满足开发区企业的需要。开发区人保局进一步转变“人力资源引进工程”的实施方向,采取政府“牵线”、校企“联姻”的方式,引导企业创新用工机制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各类职业技(院)校为依托,变招工为招生。“我们认为不同地域的职校和企业之间沟通渠道不畅通是导致目前技能型人才无法顺畅对接的重要原因。”陆建桢表示,“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赢的一种尝试,既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题,也推进企业技能型员工队伍建设。”

  今年春节后,开发区企业不同程度出现了“用工难”的问题,尤其是技术工种紧缺。开发区人保局通过校企合作网络,积极与各大职业学校进行对接。黄山旅游管理学校派人对开发区所属的中达轴承、恒誉金属、胜代机械、特迈斯和中盈瑞博等企业详细了解生产运营、劳资关系等情况。通过到生产车间实地考察,并与中达轴承、恒誉金属等企业中的本校毕业生进行交流,学校与开发区达成了今年首批应届毕业生就业合作意向,分别向中达轴承、翔茆精密和玫瑰湾大酒店输送8名、11名和5名技能类人才。

  “经过一定时间的合作,周边地区职业院校人才输出无论在规模还是专业设置上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基本符合区内企业用工需求。”陆建桢说。中达轴承、恒誉金属等已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企业也纷纷反映,职业院校输送的毕业生具有适应能力强、吃苦耐劳、队伍稳定等特点,他们已经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中流砥柱,在生产现场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企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

  如今,在开发区“走出去、请进来”已成为人力资源引进工程的一种长效机制。每年人保局都会组织一次全区性的校企对接活动,先后有100多家职业院校来区内企业实地考察、对接;积极开展校园招聘。在每年这些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毕业前期,组织区内企业赴学校开展招聘,同时建立实习基地,欢迎和鼓励职业院校学生来区内企业见习;深化合作模式,实施冠名办学、订单式培训等模式,突出普遍招用和重点培养、长期教学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将急需的技能人才、管理人才引进到开发区创业就业,为开发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罗晓君 通讯员 时守武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嘉兴高级中学毕业生 回母校设立助学金
·新居民子弟学校学生:为你推荐一首诗
·嘉兴市秀水中等专业学校特色专业介绍
·我市二所技工学校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