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嘉兴市行政区划图》、《嘉兴市区地名导向图》新鲜出炉

2012年2月27日 08:52 [ ] [打印]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区版图不断扩张。最近,《嘉兴市行政区划图》和《嘉兴市区地名导向图》(以下简称“两图”)正式编制出版。“两图”是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距离第一次地名普查已经过去了30多年。在这30多年里,嘉兴有了怎样的变化?从“两图”上可以看出许多大变化。

  市中心城区

  是30年前的60倍

  在市地名办,技术工程师黄师傅为记者翻出了一张泛黄的地图,这是1986年版的《嘉兴市区简图》。在这张地图上,一环以内的区域,各种地名标注较为密集,一环以外、二环以内的地名标注就少了很多,而到了二环以外,就基本看不到什么地名了。黄师傅告诉记者,当时,市中心城区就只是一环以内的区域。

  “以前出了环城路,就见不着什么大楼了。现在,市中心城区的范围已经扩大了好几圈了。”黄师傅又打开了新出炉的《嘉兴市区地名导向图》,记者看到,三环以内已经挤得密密麻麻,并呈现向三环外扩张的趋势。在1986年版的《嘉兴市区简图》上看到的“市中心城区”,在新版的《嘉兴市区地名导向图》上只占了很小的一块。

  统计数据更是直接地说明了问题:1981年,市中心城区为2.5平方公里;2011年12月底,市中心城区增至150平方公里。30年时间,嘉兴中心城区面积已是原来的60倍。

  全市现有

  361个社区

  据介绍,我市于1981年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地名普查,通过当时的普查和普查中的标准化数据处理工作,获得了丰富而宝贵的地名档案。然而,第一次地名普查距今已有30余年。其间,嘉兴飞速发展,现在的市区,无论是面积还是面貌,和当初已不能同日而语。

  黄师傅告诉记者:“从新图上看,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社区了!”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不少行政村撤并为农村新社区,一些老地名也失去了作用。“比如,曾经是‘某某村’,现在更名为‘某某社区’,因此,社区类地名比以前多了很多。”

  据介绍,在编制《嘉兴市行政区划图》前期的调查摸底中,截至2011年12月30日,全市共有809个行政村、246个城市社区、115个城镇社区、44个镇以及29个街道。

  新图将于下月

  向全市发放

  据介绍,《嘉兴市行政区划图》、《嘉兴市区地名导向图》下月即将向全市200多个机关、单位以及街道发放,市民可就近前往所在街道或社区服务中心一睹为快。

  “‘两图’的编制出版,既为全市各级党政机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工作提供了标准地名依据,又为居民办事出行提供了方便,也为外来人员提供了向导,是我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市民政局地名办主任蒋海莹介绍,市地名办与浙江省区划地名档案馆、浙江省第一测绘院,历时近1年才完成了“两图”的编制出版任务。其间,各级各部门详细查阅相关资料,并认真核对,各级地名管理部门积极组织人员仔细校对,曾先后进行了5次较大范围的地图清样审核、校对。“所有‘两图’的点、线、面等诸要素,都凝聚了全市广大地名工作者的大量心血。”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促进我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成果转化。”蒋海莹说,市相关部门将尝试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把“电子地图”广泛用于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方便群众查询。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记者 施兰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采摘一颗草莓 诱惑整个春天 草莓成嘉善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我市首届农民大学生迎来毕业季 他们将成为“不走的农业专家”队伍
·看望、慰问基层一线民警 嘉兴市领导赴秀洲区调研公安工作
·培育百亿企业群打造千亿产业带 嘉兴滨海新区推进临港型产业快速集聚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