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还沉睡在甜蜜的梦乡,也许你正起早赶路去远方,有一群忙碌的身影,正轻轻地为城市打扮梳妆……”《环卫工人之歌》中唱的这些“城市美容师”,为嘉兴的美丽和清洁洒下了无数汗水。从今年1月1日起,我市对市区直接从事垃圾处置、粪池清理、道路清扫保洁、公厕管理等一线作业人员发放特殊岗位津贴,标准是每人每出勤日10元。为降低劳动强度,逐步减少人工作业,市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将达到100%。
工资津(补)贴向一线倾斜
“不仅每个出勤日都有10元的津贴,而且现在每个月的工资都比去年多了不少!”老家在四川的杨启孟在嘉兴从事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已经8年了,今年1月开始发放的特殊岗位津贴虽然不多,但让他很知足,“这表明政府在关心我们这群人。”
依据我市出台的相关文件要求,将逐步提高环卫工人的工资及各项福利待遇,确保环卫合同制工人月工资收入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10%。加大工资和岗位津(补)贴向一线环卫工人倾斜的力度,从2012年1月1日起,对直接从事垃圾处置、粪池清理、道路清扫保洁、公厕管理等一线作业人员发放特殊岗位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出勤日10元),落实环卫合同制工人劳保福利待遇。
另外,对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环卫工人,将按规定为其缴纳住房公积金,缴纳标准不低于职工工资的5%,有条件的可以适当提高缴存比例。通过利用改造环卫设施、配设辅助用房等方式,多渠道解决环卫工人特别是外来环卫工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对符合我市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且在我市从事环卫工作15年以上的环卫工人,要在年度保障性住房计划中给予优先考虑。
集体参保定期体检
夏天,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冬天,他们迎着寒风冒着雨雪。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装扮着我们的城市。目前,市区的一线环卫工人有1500多名,其中有80%以上是新居民,他们的健康问题也为很多人所关注。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由用人单位出资,每两年为所有环卫工人安排一次健康体检,其中从事垃圾处置、粪池清理等一线作业的环卫工人,其健康体检应每年安排一次。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市区环卫企业要按有关规定为环卫合同制工人办理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健全环卫作业风险保障机制,市区环卫企业要统一为从事一线作业的环卫工人办理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做到集体参保、应保尽保;保障环卫工人休息休假权利,确因工作需要安排环卫工人加班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加班工资。
劳动强度降低效率提高
如今,走在嘉兴的大街小巷,偶尔能碰到一辆正在作业的扫地车,有时也会有洒水车经过。据悉,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市区开始引进第一辆扫地车,此后逐年增多。环卫机械车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比如以前的洒水车只起到压尘作用,现在集扫、洗、吸一体,作业时先喷出雾状水再清扫,很干净。
以前,环卫工人是“老三把”(扫把、手把、粪把)式的人工传统作业,清理粪池、推运粪车等都是极为脏累的活。1986年下半年,嘉兴市环卫部门面向全市招收普通职工,现在已是嘉兴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嘉东所所长的沈志林,当时凭借自己的木工手艺成了一名环卫工人,主要负责维修运粪车、粪桶、吊桶等。
从过去到现在,环卫装备悄然改变。2004年,沈志林担任了嘉兴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粪便处理厂副厂长,这个时候,机械设备在处理粪便方面基本已经代替了人工作业。这种变化在环卫工人吕银山看来,代表了一种趋势,“用了机械设备后,劳动强度降低了不少,效率也提高了。”
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市区目前共有环卫机械车辆118辆,其中扫地车和洒水车为37辆。根据文件要求,市、区财政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改造更新环卫作业设施设备,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程度,逐步减少人工作业。力争到2013年,市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