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新华网北京2月23日电北京市“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 23日宣布启动,这是北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物修缮工程。随着工程进行,北京将逐步再现明清时期的古都轮廓。
根据规划,本次修缮将从整体上考虑北京旧城的保护,具体体现在历史河湖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形城廓、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古树名木十个层面的内容。今年4月开始,将陆续启动明北京城城墙遗迹、永定门瓮城及箭楼、北京内城西南角楼、左安门角楼、右安门角楼等重要节点景观修复工程,形成内、外城的整体景观。保持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平面,保护好以现状护城河为标志的外城轮廓及城墙走向,进一步保护和恢复北京古都的整体形象和传统城市结构。
修缮工程还包括中轴线沿线文物建筑外观整修工程。按照中轴线申遗要求,继续开展中轴线保护规划研究,推动中轴线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和相关申报工作,确定遗产申报名单、保护范围缓冲区,深化皇城的整体保护和旧城的传统空间格局及建筑形制的保护等整治。此外还要实施明清皇家建筑修缮保护专项工程,完成颐和园德和园、天坛北宰牲亭等修缮工作。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介绍,今年北京市投入文物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经费10亿元,加大古都文物保护力度。在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北京还将启动“千名文化遗产监督员上岗工程”,并对普查登记文物进行挂牌与保护,加大投入力度和执法力度,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损坏,合理利用文物资源,依法落实保护文物的责任,避免“梁林故居”现象重演。
本次大规模修缮和相关举措,将有利于加强文化中心和人文北京建设。“这进一步恢复历史文化名城‘凸’字形城廓整体格局,使丰富的历史建筑景观成为展示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孔繁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