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者返回现场,讲述营救过程 羊城晚报记者 郑旭森 摄
在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病床上的大鹏 羊城晚报记者 陈文笔 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广州白云山孖髻岭,山峰险峭尽览无限风光。然而,高达70多度的陡坡,却给山岳救援带来了难以言喻的挑战。山峰背面树木遮阴的山谷里,被困青年大鹏于本月19日上午在此获救(详见本报昨天A5版报道)。2月20日下午,羊城晚报记者和营救大鹏的各路人马重返孖髻岭,试图还原整个营救过程的始末。
游客报信保安搜救
一根长约50厘米的小树枝,一小捆残旧的尼龙绳,还有一个挖开的小土坑,大鹏被困时究竟想做些什么?虽然救援已经过去了一天,这个问题却一直让白云山景区的保安韦东东百思不得其解。
2月20日下午,在白云山孖髻岭,明珠楼管理处书记王艾君向羊城晚报记者讲述了事发经过。2月19日早晨7时许,两名晨练游客向白云山孖髻岭瞭望哨反映:孖髻岭休闲亭附近隐约听见陆陆续续的呼救声。信息转达后,明珠楼管理处立即组织保安人员展开搜救。
由于现场树林茂密,茅草丛生,又处于悬崖地带,难以发现求救者,搜救队员只能徒手攀着树根深入崖下,并不间断大声呼喊,约半个小时后,隐约听到一声微弱的应答,但由于该处是一个山窝,山涧回声影响了搜救人员的判断,并未能顺利找到求救者。韦东东、刘善伟两人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当机立断,向两个方向分头搜救,8时30分左右,在翻越一个宽度深度各3米的壕沟后,终于发现了求救者。搜救人员立即向白云山山顶派出所报警求救。
韦东东说,现场看见茅草丛中窝蜷着一名男子,身上衣着单薄,语言沟通上存在困难,体力非常微弱。现场还发现一个新挖出来的土坑,大致可躺下一名成年人,坑内还有几件旧衣物、身份证和医疗检验诊断报告书等物品。“那个坑是挖来做什么的,我可真不好说。”韦东东对记者说道。
腰斧开路消防救人
19日上午8时54分,广州市消防局广园中队接报后,迅速派出救援力量到达山顶。
“这里坡度很大,超过70度。当时我们把绳子直接系在凉亭的柱子上面,顺着绳子往下爬。”广园中队一班班长杨杰说,60米的绳子很快放完,战友们只能慢慢下行。“下面都是丛林,没有路可走。只能专门派一个人使用腰斧在前面开路。”杨杰说,选择从陡坡处通过也是无奈之举, “危险性是大一些,但是整个救援过程至少节省了半个小时以上。”
在广园中队副队长沈帅的指挥下,救援官兵循声找到事发地点,经过医生检查确认大鹏并未患上外伤或骨折后,遂将大鹏固定在担架上面,联手将大鹏抬上山顶。“大鹏被救时不是很清醒,自称已经在下面待了有十到二十天。”
上午10时30分左右,在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大鹏被用担架顺利抬上山顶平台,随后又被送上“120”急救车送院医治。
因山迷路因山获救
被困青年大鹏此次能够获救,或许还要感谢这座让他迷路的大山。尽管白云山仍有大片区域未经开发,但山上鼎盛的人气和较为完善的巡逻制度,保证了他的求助信息得以被传递出去,才有了后续的救援工作。
“求助、老人晕倒、小孩迷路,这是白云山上最常见的三类求助。”白云山治安交防大队一名治安民警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山上偶发小孩走丢的情况,“一般我们都及时通知门口,通知巡逻,还没发现有小孩真的丢了。”民警还提醒广大市民,由于山上地形比较复杂,在山里迷路时如果求助,要尽量告诉对方你所处地方周边的环境特征,找出一些比较明显的路边参照物,方便寻找。
然而,由于未开发的林区面积较大,非规范小路错综复杂,为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管理部门呼吁:请沿规范道路登山游览,切勿攀爬悬崖险境,注意自身安全,谨防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