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南北苏丹“兄弟”为石油而斗 谈判破裂南北苏丹相互指责

2012年2月6日 08:54 [ ] [打印]

  2月的苏丹首府喀土穆早已被暖风笼罩,不过,这股暖风似乎并未吹进总统巴希尔的心里。“没有任何希望”——巴希尔1月30日在从非盟首脑会议返回喀土穆的专机上对随行苏丹记者说。而让这位总统发出如此感叹的正是陷入僵局的南北苏丹石油之争。

  据悉,苏丹原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一国度的南北两方去年7月9日“和平离婚”后,至今仍在为如何分割家产争论不休,而石油则是双方家产中最重要的部分。

  1月底,南北苏丹的“石油矛盾”闹到了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非洲联盟成员国首脑会议上。两位当家人——苏丹总统巴希尔和南苏丹总统基尔,虽然见了面,但是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最终不欢而散。

  出席非盟首脑会议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苏丹和南苏丹之间的石油争端已成为“对该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

  谈判破裂南北苏丹相互指责

  1月27日对巴希尔和基尔来说并不平常。当日,他们就近期争议升级的石油问题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会面,并在非洲联盟成员国首脑会议期间举行谈判。不过,此次协商没有取得明显突破。巴希尔表示,无望与南苏丹达成协议以解决两国之间石油争端,“尽管我们做了所有事情,但是依然没有任何希望”。

  在南北苏丹眼中,此次谈判破裂皆系对方所致。

  参加亚的斯亚贝巴谈判的苏丹政府代表团指责,南苏丹企图通过削弱苏丹经济和支持叛军来颠覆苏丹现政权,并指责朱巴(南苏丹首都)为亚的斯亚贝巴会谈失败负责,原因是南苏丹缺乏达成石油问题解决方案的愿望。

  1月28日,苏丹政府谈判代表团团长伊德里斯·阿卜杜勒·加迪尔在返回喀土穆时在机场发表讲话说,尽管非盟小组所建议的过渡性协议简单明了,但是南苏丹却拒绝在协议上签字。而且,南苏丹代表团还在谈判中提出了无法接受的要求,包括承认阿卜耶伊地区100%属于南苏丹,放弃对边界沿线5个争议地区的领土要求,放弃以前的所有权利,以及为每桶石油收取69美分的过境费等。而非盟调解人员所提出的收费标准是每桶3美元。

  关于会谈失败的原因,南苏丹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该国石油部长斯蒂芬·德修·道说,亚的斯亚贝巴会谈失败,是因为苏丹政府拒绝响应非盟建议归还它所扣留的南苏丹石油。“亚的斯亚贝巴会谈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参加会谈的苏丹代表团没有遵守承诺的迹象。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他们希望结束这场危机。他们拒绝了非洲联盟在会谈开始时为解决这场危机所提出的所有建议和意见。”

  “兄弟”猜忌国际社会斡旋乏力

  南北苏丹因“石油之争”翻脸,国际社会愈发对这一地区局势忧心忡忡,各种形式的斡旋相继展开。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月29日在非盟首脑会议期间说,苏丹总统巴希尔和南苏丹总统基尔应通过对话解决两国间存在的分歧,“苏丹和南苏丹两国共同努力,结束了非洲大陆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两国领导人现在应该拿出国家元首的政治责任感,解决两国间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潘基文还呼吁非盟采取措施增强成员国间互信,加大地区争端斡旋力度。

  借巴希尔、基尔均出席非盟首脑峰会之际,作为东道主的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当仁不让地当起这对“分家兄弟”的“调解人”。他再三要求巴希尔亲自担保释放南苏丹油轮。但正是在油轮问题上,南北苏丹深深地不信任让梅莱斯尝到了外界斡旋乏力的滋味。

  起初,巴希尔颇给梅莱斯面子,他当着梅莱斯的面拿起电话,直接指示苏丹石油部长阿瓦德·贾兹释放南苏丹油轮。

  不过好事多磨,南苏丹“节外生枝”,要求苏丹放弃对阿卜耶伊和北南边界沿线其他争议地区的主权要求,作为双方签署临时石油协议的条件。

  苏丹方面就此认为,南苏丹政府对于结束两国之间石油危机没有诚意。

  而在苏丹方面宣布被扣的南苏丹油轮已被释放后,南苏丹官员对此表示否认。苏丹《舆论报》1月30日援引南苏丹石油和矿业部长德修·道的话说,苏丹政府有关释放南苏丹油轮以及一艘油轮已经离开苏丹港的说法不过是“政治宣传”。他说,苏丹当局把大约600万桶石油扣留在港口储油管中,不把这些石油装载到油轮上,因此南苏丹一些油轮至今依然停泊在港口等待装载石油。

  德修·道强调,南北苏丹能否恢复石油谈判,将取决于苏丹政府是否有诚意解决问题,并向南苏丹油轮装载石油和允许它们离开港口。

  他说,“危机越来越严重,喀土穆政府似乎对达成协议没有诚意。因此,未来南苏丹通过苏丹领土运输的石油将非常稀少,我们必须阻止苏丹窃取南苏丹石油。如果苏丹继续停止向南苏丹油轮装载石油并允许这些油轮离开港口,那么我们不会保持沉默,将做出其他选择,包括向国际相关法院进行控告。”

  争端症结为石油过境收费

  有分析认为,南北苏丹石油争端的症结点在于输油管道的使用权和收费问题。

  在国家分裂之前,苏丹石油日产量是50万桶左右,其中四分之三产量来自南苏丹。但是,出口石油的输油管道、炼油厂和港口码头等设施都位于苏丹北方。这就造成了南苏丹有石油但是必须通过苏丹才能出口,而苏丹则拥有输油管道但是不拥有石油的窘境。

  从2011年7月独立之后,南苏丹一直在使用贯穿南北苏丹的石油管道出口石油。从去年12月开始,苏丹每天从南苏丹出口石油中扣留一部分,以抵偿南苏丹使用输油管道和其他石油设施的费用。但是,苏丹所提出的每桶石油收取36美元的过境费标准,遭到南苏丹拒绝。南苏丹认为,收费标准不应超过每桶1美元。

  1月20日,南苏丹决定停止石油生产,以避免更多石油被苏丹“窃取”。南苏丹国防部副部长马加克·达古克说,只有在达成公平协议之后,他的国家才会恢复通过北苏丹出口石油。这位高级官员还称,他的国家宁愿把石油留在地下以造福下一代,也不愿意让喀土穆没收这些石油。

  统计数据显示,南苏丹预算的98%来自石油收入。有分析称,此举预计将对南苏丹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虽然南苏丹在停止生产石油之后将面临财政拮据的情况,但南苏丹副总统里埃克·马查尔认为这依然值得。他批评苏丹政府依然把南苏丹看做是喀土穆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该国不应该继续输送石油以免遭到喀土穆抢劫。在这位副总统看来,停止生产的决定意味着这个新国家的“经济独立”。

  目前,南苏丹计划修建穿越肯尼亚等东非国家的输油管道以绕开苏丹。里埃克·马查尔透露,从南苏丹通往邻国的输油管道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建成,届时将恢复石油生产。

  但有分析称,对南苏丹而言,建新输油管道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都非常大,而且维护费用昂贵。其实,继续使用苏丹现成输油管道对于南苏丹来说才是最经济实惠的。

  南北苏丹战火可能重燃

  目前,南北苏丹因“石油之争”问题裂痕加深,“兄弟”间的矛盾也正向其他领域蔓延。

  苏丹第二副总统哈吉·亚当·优素福日前警告说,该国军队为了追击南科尔多凡州和青尼罗河州叛军,有可能对远至南苏丹首都朱巴的地区实施打击。

  当地媒体援引优素福的话说,苏丹武装力量已经把“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叛军围困在该国南部的南科尔多凡州和青尼罗河州。

  自从去年以来,苏丹军队一直在这两个与南苏丹接壤的州同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叛军作战。

  苏丹副总统说,政府正在对南苏丹执政的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失去耐心。优素福誓言,苏丹武装力量将进入南苏丹以追击叛军,甚至追赶到其首都朱巴。

  针对北方的威胁,南苏丹国防部副部长马加克·达古特说,南苏丹政府知道,喀土穆正在对南北边界沿线的民兵组织进行动员和支持。达古特说,南苏丹军队正处于最高警戒状态,以对付受到喀土穆支持的任何侵略行径。

  据悉,在1983至2005年苏丹内战期间,“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曾经隶属南部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南苏丹去年7月独立之后,苏丹人民解放运动成为南苏丹执政党,而残留在苏丹境内的“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人员则拒绝响应苏丹政府要求放下武器,并且主要在南科尔多凡州和青尼罗河州活动。苏丹政府军于去年9月在南科尔多凡州对这些武装人员进行清剿,把反政府武装所盘踞的地区完全包围起来了。

  一名美国驻苏丹特使警告,如果最终未能解决石油争端,苏丹和南苏丹可能面临“严重人道主义危机”。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海宁“石匠”投资陶瓷金卤灯 六年磨一剑 打破国际照明巨头垄断
·委内瑞拉阅兵纪念 民众穿印毛泽东像红衫 相关国家领导出席阅兵式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称将攻击任何被用来袭击伊朗的地点
·安理会未能通过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 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反对票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