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楼之一。本报记者阎彤摄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科协团体提案《关于将中关村13、14、15号三座特楼列为科学名人群体故居加以保护的建议》受到广泛关注。据悉,13、14、15号楼已被列入北京市改造拆迁范围。
从1955年起,先后入住这里的大家有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赵九章、叶渚沛、张文裕、赵忠尧、汪德昭、郭永怀、王淦昌、杨承宗、熊庆来、黄秉维、秉志、童第周、贝时璋、罗常培、吕叔湘、顾准等60余人之多。他们绝大部分为中国最早的中科院院士,也有“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863”高科技计划的倡导者,还有的被聘为国外科学院院士。在这么小的范围里,云集着这么多高级科学家,不但在世界上不多,在中国更是少有,在国内恐怕很难再找到“含金量”如此高、名人“密集度”如此大的区域了。
市科协征集团体提案时,不少科技界人士表示,北京现在唯独缺乏现代名人科学家故居,中关村13、14、15号楼正是我国科学名人群居之所,目前建筑物还保留完好,是修缮改建为科学名人群体故居最适宜的场所。
然而事实不容乐观,目前中关村东的中科院宿舍区不但列入北京市改造拆迁范围,也是中科院旧房改造的对象,13、14、15号楼正在其中,因此特建议尽快将中关村13、14、15楼作为科学名人群体故居予以保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向原居住这里的科学家与家属征集有关实物,如无原件,请回忆按原件复制以便将来布置陈列。建议海淀区尽快与中科院、市规划局协商,除将13、14、15楼予以保护外,最好将原“四不要礼堂”辟为科学院院史馆,让其与中科院科学图书馆等建筑,整体规划为科学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