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育天地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欣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迈出新步伐

2012年1月10日 09:43 [ ] [打印]

  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成立运行两年间,新增成员26家,集团单位数增至113家,企业与学校间的合作越来越深化,一大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果相继涌现。记者日前获悉,“欣禾”将在2012年进一步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嘉兴模式”,努力争创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以更好地服务我市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作为我市第一家职业教育集团,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是由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单位成员共同结成的融教育性、职业性、行业性于一体的产学联合体。集团下设职业教育研究、就业创业、动物食品、园林园艺、机电、汽车、管理、信息、旅游酒店、外贸、纺织服装和创意设计12个分会。在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集团各成员单位立足于嘉兴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断探索和完善集团运行机制,切实履行成员职责和义务,致力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据统计,过去一年,集团成员单位联合组建订单班8个,毕业订单班6个,培养学生近300名,合作培养“3+2”衔接班级达到8个,学生数330人;积极开展培训与成人学历教育工作,全年共计培训5000多人次,参加学历教育124人;有50多家企业的100多位兼职教师承担5400教学课时,吸收35名教师在暑期开展下企业挂职实践,联合完成了12篇调研报告,开发完成了22本项目化教材,其中省级及以上重点建设教材10部,为专业、行业或职教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开展各类研究与技术服务项目达到30多项(其中市科技项目8项),涉及资金150多万元。其中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与中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屠宰废水综合生态利用”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全国科技特派员创业大赛”二等奖;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融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项目获得6项专利;专业群对接特色产业群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启动了隆聚餐饮集团校区、嘉兴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校区、正原电器有限公司校区等“厂中校”、“校中厂”建设项目,成效初步显现,为今后人才联合培养奠定了基础。

  2012年是欣禾职业教育集团提升区域职教合作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年,也是集团创建特色,争创国家示范的关键年。为此,欣禾职业教育集团将积极引进职教研究机构,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共建职教研究中心,组织专门力量实施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联合成立嘉兴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积极承担市职教相关工作,为市职教做好服务。同时,启动中高职专业群对接与共建工作,编制完成一批中高职教育一体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原有“3+2”招生为基础,推进高职招生改革,扩大各类型中高职衔接招生规模;推进共享资源建设工作,建设完成一批公共实训室,建设完成一批基于企业(园区)的校区;“启动实施一批基于“厂中校”、“校中厂”基地的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建设完成一批“校中厂”建设项目;推进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工作,联合实施一批人才联合(订单)培养项目,逐步凸显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嘉兴模式”,着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推动我市经济全面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俞佩忠 通讯员 邹建良 赵远远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新区实验学校开展“畅谈爱心”系列活动
·友谊小学:构建多彩社团 浸润校园文化
·嘉高实验中学:2012,我们跑起来!
·整个乡村变成了一所大学校 南湖农民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热情高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