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大小城事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皮影传人徐芦燕:遨游在皮影的光影之中

2011年12月19日 09:48 [ ] [打印]

  

  24岁的徐芦燕持笔遨游在皮影的光影之中。
  皮影述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每一幅作品都倾注着师徒的心血。
  老手带新手,手把手传承。
  葱翠盎然的王家小院其乐融融。
  小小斗室成了艺术的殿堂。

  12月1日,海宁斜桥。

  清晨的雾气将小镇紧紧包裹,初冬的阳光透着一丝暖意。

  工人路5号,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钱松家里,数百盆兰花在老人精心呵护下享受着早晨的灵气。

  “海宁皮影是江南皮影的典型代表,唱腔声乐为‘弋阳腔’和‘海盐腔’两大声腔……”78岁的王钱松老人兴致勃勃地向自己的女徒弟徐芦燕讲述海宁皮影的前世今生。

  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六届会议已决定,将中国皮影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入选“世遗”。

  消息传来,海宁皮影艺人无不欢呼雀跃。

  皮影戏被称为“土电影”、“中国卡通片”,起源北方,南宋时传到江南一带,在江南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海宁皮影戏既保留了北方皮影戏的传统样式和表演精华,又与海宁当地的民间小调、手工技艺和生活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皮影戏表演艺术。

  王钱松是海宁皮影界的元老之一,从1979年开始师从当地皮影老艺人学习皮影制作,制作的皮影有数千件之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日渐力不从心。眼看年轻一代没有多少人愿意学习这门古老的手艺,老人心里多少有点急切。2011年初,海宁文化部门为他专门配备一名“全职学生”——24岁的徐芦燕。

  徐芦燕是海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她按照上班时间全日制在王钱松家跟随学习皮影制作的全套技艺,并帮助王钱松老人制作传统皮影道具。

  “爷爷,这个怎么做呀?”徐芦燕左一个爷爷右一个爷爷,每天不断地向王钱松请教问题,王钱松老人耐心地一一解答。海宁皮影的制作较为复杂,前后共有包括起稿、过稿、勾墨、上油等十多道工序。徐芦燕目前除了第一步起稿需要临摹以前的老皮影之外,后面的制作工序都已经学会,可以在王钱松老人的指导下完成皮影全过程的制作。

  说起皮影制作,大学专业为动画影视专业的徐芦燕说:“这活有点费眼力,而且一直坐着保持同样的姿势要很长时间,好在我对皮影制作挺感兴趣的,我相信我能把这份工作做好!”王钱松老人对这位学生也很满意,他说:“做皮影要有美术功底,要静得下心来,还要勤快不怕吃苦,这些徐芦燕都做得不错。”

  一老一小师徒二人搭档默契,传承着古老的皮影制作技艺……

  近年来,海宁市不断加大对皮影戏的保护力度,投入资金和人力用于海宁皮影戏的抢救、保护和传承。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摄影 记者 沈志成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城事:退休后,她成了忙碌的社区义工
·台下观众变身演员 文化大戏越唱越响亮
·穆河社区设立捐衣"中转站" 爱心抵达云南
·饭店小区内排油烟 居民直喊“吃不消”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