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粮食单产最高达850公斤 我市晚稻生产迎来又一个丰收年

2011年12月5日 08:18 [ ] [打印]

  近期连续晴天给我市晚稻带来了收割良机。昨天,记者从市种植技术推广总站了解到,今年我市晚稻生产迎来又一丰收年。截至目前,我市晚稻收割已完成160多万亩,预计全市粮食产量可达100万吨。其中今年单季稻亩产又创新高,达850公斤。

  嘉兴历来是浙江省的“粮仓”,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列全省首位。嘉兴历史上的粮食订购任务,曾占全省的23%,调拨任务占42%,而商品粮则占40%以上。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如何保证粮食产量,已成为嘉兴需要面对的新课题。于是,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晚稻高产行动,推广种植新技术,建设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提高农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成了焕发“嘉禾粮仓”青春的必然选择。

  今年,在海盐县武原街道华星村许玉君的一亩多田里,诞生了我市单季稻亩产冠军。在这块种植了“甬优12”晚稻的田里,亩产量达到了850公斤。在晚稻高产的背后,则有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等一系列集成种植技术为其保驾护航。

  依靠科技走集成之路,已成为我市提高粮食单产、提升粮食增产后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市结合本地粮食生产实际,突出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因地制宜集成组装了与种植品种相适应的主推技术,努力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

  据介绍,从2007年开始,我市粮油、土肥、植保、农机等相关推广单位不断加强沟通与合作,协同申报推广和研究项目,在高产示范方(片)的建设中,注重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多项生产技术的集成和示范。目前,全市已全面建立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等多技术集成示范方(片),并建立9个万亩高产示范片。截至目前,全市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9%,水稻“五改”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17.4万亩,推广机插22万亩,直播156万亩,精确定量栽培7.3万亩,强化栽培40.3万亩,集中育秧17.8万亩。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则进一步夯实了我市粮食生产的基础。自2010年起,根据《嘉兴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的要求,依据嘉兴各地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条件,提出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三新技术推广工程建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了省政府下达的11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

  市财政从2010年起每年分别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市本级的“两区”建设。各县(市、区)都规定,凡在综合园区内实施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力度都比面上高出20%以上,其中平湖市规定高出50%以上。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239个,面积24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65个。如今在这些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内,农田有效灌溉率基本达到100%,年复种率达200%,良种覆盖率达100%,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现代农业园区内生态循环模式得到普遍推广。

  到2020年,我市最终将建成125万亩的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按照亩产1000公斤计算,这些新建粮食示范区的产能将达到125万吨。根据我市城镇居民和新居民每年62万吨的粮食消费量计算,新建粮食示范区的年产量,可供我市居民吃上两年。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欧林 通讯员 李斌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现代农村生活"倾倒"采访团记者 美丽乡村样本——嘉兴秀洲王店聚宝湾
·专业限制渐放宽 就业待遇有提升 嘉兴学院2012届毕业生首场招聘显好
·中央公园亲子乐园正式“开张”百户市民家庭抢先体验“农场主”生活
·11家"工作室"一年创100多项成果 4家晋升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