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居民之家 > 新居民在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秀洲新居民服务管理不断推陈出新

2011年11月28日 08:57 [ ] [打印]

  近日,租住在油车港镇格兰春天小区的湖北人李高峰来到庙下桥新居民办证点办理临时居住证,不到10分钟,李高峰的证件就办好了。手拿居住证,李高峰感觉自己已成为新秀洲人了。记者了解到,目前,油车港镇的新居民办证点已有3个。

  优化网点布局、激活基层细胞、完善服务内涵,是秀洲区加强新居民服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围绕全市“六大专项工作”,针对全区新居民量大、面广的特点,秀洲区在新居民服务管理中,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不断完善组织网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强化服务,努力让新居民融入秀洲,为其构建温馨家园。

  延伸服务网点 精心构筑“十分钟服务圈”

  “没关系的,需要的话你拿好了,别不好意思!”这是新城街道义庄村新居民志愿服务点管理员莫秀英向前来领取免费避孕药具的新居民妇女说的一番话。今年10月下旬,针对新居民分布的特点,秀洲区积极拓展延伸公共服务网络终端,在农村集镇的商业集中区和新居民集聚区的小店铺、小超市和优秀新居民的工作居住场所设立了首批50个志愿服务点。莫秀英成为九里路附近的新居民志愿点管理员后,为区域内的新居民提供了新居民法律援助咨询引导、出(求)租房屋信息发布、新居民各类矛盾纠纷收集和调处引导等10项免费服务。

  “建立新居民志愿服务点是为了拓展新居民组织网络,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引导依法保护权益,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方便快捷提供信息,发挥自我服务优势,营造良好治安环境,促进秀洲和谐稳定。”秀洲区新居民事务局局长钱明荣告诉记者,目前,全区在各镇、街道建立新居民事务所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作站204个,志愿服务点50个,办证录入点19个,基本构建起以工作站为基础,联络站、服务点为补充,骑车路程不超过10分钟的“十分钟服务圈”,每个站点就近开展居住登记办理、法律咨询维权、计生卫生、治安防范等服务,使每个站点都成为贴近新居民、服务新居民、方便新居民的办事机构。

  引导自我管理 创新服务管理注入活力

  “哪能说搬就叫我们搬啊,这也太不讲道理了。”昨天下午,安徽籍新居民赵某走进了洪合镇新居民调委会,情绪激动地对调解员饶仁华说。原来,赵某在镇上从事羊毛衫生意,今年4月,他在凤桥村李某家租了一间房,当作羊毛衫仓库。当时,双方谈好租金为每年2000元,3个月一交。谈好后,赵某随即支付了1000元租金,但双方没有提及租期为多久。前不久,房东李某要收回房子。听到这里,饶仁华立即与房东李某进行了联系。李某说,最近他家收割的稻谷需要地方堆放,加上赵某拖欠房租,便想将房子收回来堆放稻谷。经调解,赵某先暂时性搬出去,腾出房间给李某存放稻谷,等李某的稻谷晒干后,房子再继续租给赵某,至于租金和租期再另行商定,双方表示接受。

  洪合镇居住新居民6万余人,每年涉及新居民的纠纷数占全镇总纠纷数的80%以上。2009年2月,该镇成立了全市首家镇级新居民调委会,来自四川的新居民饶仁华与另一名新居民伍梅菊做起新居民纠纷的调解工作。今年初以来,两人已调解各类新居民矛盾纠纷160多起。

  目前,秀洲区共有新居民26万余人。在新居民的服务管理中,秀洲区充分调动新居民主体参与作用,积极引导以新调新、以新管新、以新助新的自我管理模式,为创新新居民管理服务注入了活力。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俞佳

 相关稿件
·市领导调研洪合新居民子女教育工作
·市领导赴洪合调研新居民子女教育工作
·延伸服务触角 引导自我管理 新居民服务管理不断推陈出新
·爱动脑筋的新居民“田秀才”吴信平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