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道的面,浓浓的汁,暗红的羊肉冒着丝丝热气,摆上桌,一股鲜香扑面而来。吃过朱阿姨羊肉面的顾客,都夸朱阿姨的手艺好。大家都知道朱阿姨烧卖做得好,小有名气(晚报去年曾作报道),但没尝过她做的羊肉面。“我到嘉兴开店前,在油车港烧过7年羊肉面呢!”每当大家有疑问,朱阿姨总是如此自信地回答。
57岁的朱兴珍,老家在嘉善洪溪,30多年前嫁到了一河之隔的秀洲区油车港镇镇联村。当时,丈夫是澄溪丝厂的工人,朱阿姨忙于田间地头,里里外外一把手。上世纪90年代末,澄溪丝厂破产,丈夫成了下岗工人,夫妻俩白手起家在油车港镇上开了家饮食店。后来,夫妻俩随儿子到秀洲区落户,在秀洲花园二期买了一套拆迁安置房。2007年,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夫妻俩租下一间10多平方米的社区用房重操就业,开了一家烧卖馄饨店。今年5月,社区用房要改造成社区活动中心,朱阿姨在亚厦路租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店面房,亮出了“朱阿姨烧卖店”的牌子,由于选料上乘、手艺精细、物美价廉,加上服务热忱,在大润发周边一带名气渐渐大起来。现在,每天都是顾客盈门,夫妻俩忙得团团转。
搬到新的店面后,营业面积宽敞许多,除了烧卖和小馄饨,朱阿姨还做起了她相当拿手的煎饺,吃过的人都说好。可试了1个多月,朱阿姨罢了手:“到店里来吃早饭的人,都希望来了马上吃,吃完马上走,一锅煎饺卖完了再做第二锅,起码要等15分钟,许多客人都等不及。我们就两双手,增加了品种,反而影响了烧卖出笼的速度,所以后来就放弃了。”
9月中旬开始,朱阿姨动起了脑筋:羊肉是嘉兴人秋冬季非常喜欢的一种美食,自己在油车港开店时也烧过羊肉面,大家都很喜欢,不如把原来乡下的土烧法引过来,不知嘉兴城里人能不能接受?夫妻俩说干就干,从杂货店淘来了普通人家都不用了的煤炉,并进行改造。打听到桐乡农村的湖羊特别好,他们也找到了进货的门路。9月底,烧卖店门口挂起了一只肥瘦适中的湖羊白胴。
朱阿姨不做夜市,忙完早市和中市,稍稍休息后,就开始料理羊肉,落块、捆扎、焯水……一切停当后,吃过晚饭就开始生炉子,把焯过水的羊肉投入大锅,加入11种配料,焖烧,第二天清晨5时许,打开锅盖,满屋飘香。一过5时30分,周边一些秋冬季嗜好五加皮加羊肉面当早餐的老主顾就会陆续登门,老主顾们每周都要来一两次。“实际上烧羊肉,大的讲究也没有,主要是实践经验,关键是选好白胴,掌握好口味,不能太甜太干,颜色也不能太深。火候也要紧,像我烧这一锅羊肉,晚上七八点钟下锅,早上营业时出锅,中间用不着开锅,3只煤饼差不多烧完,揭开锅盖,生熟、咸淡都用不着尝,热气腾腾的羊肉就可上桌了。”
“羊肉面有季节性,我的店又不大,现在每天做60碗面左右,一锅羊肉卖完就结束。烧卖也一样,一天用掉两大腿的肉,宁可少做一些,保证质量是最要紧的。”朱阿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