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地点:油车港镇胜丰村、新塍镇潘家浜村、新塍镇西吴村
采访时间:11月18日
现场一:“刚有个买家买走我的一条船。”油车港镇胜丰村“造船世家”第四代传人张作明边削着船桨边对记者说。这一带过去造船人很多,至今还会这门民间手艺的就剩他和他的两个儿子。胜丰村的传统文化元素特别丰富,村妇女主任蔡雪英带记者拜访了拥有个人画室的农民画家张金泉和年过七旬、雕刻工艺栩栩如生的老木匠姚仿连。“这些民间老艺人都很愿意带徒弟,以把祖先传下来的好手艺发扬光大。”蔡雪英说。
现场二:2006年组建舞蹈队和舞龙队,2008年组建铜管乐队,现在村里有3支文艺队伍,还有一个在全区农村都少见的桥牌室。说起潘家浜村的文化阵地建设,村党支部书记夏培坤如数家珍。让全村人骄傲的还有一个集休闲垂钓、苗木观赏于一体的生态农民公园,徜徉在公园内呼吸新鲜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现场三:“来,我们较量一下!”新塍镇西吴村村民老陈来到村文化活动中心的棋牌室向牌友发出“挑战”。从今年8月开始,占地近700平方米的新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科普活动站、农家书屋、农民画画室等活动场所常常让村民们流连忘返。特别是精心打造的标准化舞台更是让“送戏下乡”的文化干部赞不绝口。
“生态文化”是秀洲区农村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由此衍生的各种创建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为营造生态人居环境,秀洲区自2004年开展区级生态村创建,全区各行政村村民都把打造生态文化作为自己分内的事。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秀洲人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让生态文化渲染秀洲百姓的幸福家园。
营造生态人居环境
“村民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保护古树成为全村人的责任。”夏培坤告诉记者,该村有一棵1000多年历史的榉树,是新塍镇当地最高的树木。村民们将它视作宝贝,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现在,乱扔生活垃圾的人少了,积极参与绿道建设的人多了,发现有偷排污染物的企业,老百姓更是不答应。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创建省级生态镇4个,省级生态街道1个,市级生态村47个,区级生态村92个。
通过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秀洲区累计投入1.6亿多元,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建立健全了“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机制,每天收集处理垃圾200多吨;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89.5万亩次,建立5个秸秆还田示范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积极推行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72%。
文化“种”到村民家门口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秀洲区基层文艺队伍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村民们早已不满足只在家门口当观众,而是更渴望亲身参与节目表演。前段时间,王店镇村嫂摄影队成员与市、区摄影界专业人士面对面切磋了一番。这是秀洲文化大讲坛首次尝试转型,从“殿堂”走向田间,也是“种文化”的一种生动实践。市、区摄影家协会成员为业余摄影爱好者提出了不少建议,指导她们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精彩画面。
区、镇二级财政对村级文艺团队都有一定的资金补助和奖励,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例如新塍镇潘家浜村的铜管乐队等多支文艺团队每年都有数千元活动经费。区文化馆则通过“请上来集中培训”、“走下去个别辅导”、“送出去学习交流”等方式,为村级文艺团队“量身定做”各类培训服务。目前,农民画业余创作者就有1700多名,他们用画笔描绘心目中美好的生态家园。
记者微博
@芝麻小笪:在一个水清树绿的生态环境中生活的人们总是更加富有诗情画意,被秀美风光陶冶着的秀洲人,以饱满的创作热情,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农民画、戏曲、小品和歌舞节目,讴歌新农村新变化,谱写了一页页关于生态文化的和谐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