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了解到,在今年开展的“心连心”慈善募捐活动中,共筹到善款80余万元。海盐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副局长郭玉珍说,当困难群众有病无钱医、有学不能上、有特殊困难不能解决的时候,“阳光慈善”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让困难群众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51名困难群众获救助
据了解,此次募捐活动得到开发区企业积极支持,其中浙江艾迪西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捐赠150万元,分10年到位,这笔资金是此次慈善活动筹到的最大一笔善款。另外,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工作人员也积极捐款,首日共捐出善款11200元。
此次募捐虽是民间机构举办,但是善款从募集到使用都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募集到的资金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份,海盐经济开发区内共有51名困难群众获得救助。其中37人属于临时性救助、发放救助金14.7万元,4人属于大病困难救助、发放救助金3.13万元,10户贫困户获“造血型”救助、发放救助金3.5万元。
“造血型”救助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救助模式,目的是从根本上帮助困难户脱贫。据郭玉珍介绍,“造血型”救助主要针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与智力、生产经营基本条件和迫切希望通过生产经营而脱贫的“三低一特一困”人员,通过资金援助,帮助他们从事养殖、种植、小餐饮等行业。今年10户获得“造血型”救助的家庭中,有7户从事养猪、养兔等养殖业。
24名学子圆了大学梦
家住海盐经济开发区王庄村的郑雪健曾是一名贫困学子,母亲身患残疾,无劳动能力,父亲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因终日操劳,也身患重病。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花费了巨额医药费,使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当郑雪健收到浙江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犹豫了,上大学,学费无着落,外出打工,他不舍多年来的“大学梦”。就在这时,海盐经济开发区社发局工作人员了解到郑雪健一家的情况后,主动通过慈善救助帮其解决学费无着落的难题,让他顺利地进入大学学习,他的父亲也得到了大病医疗救助。
“郑雪健毕业的时候,在上海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当时就给我打来了电话,告诉我他一定会好好工作,社会给了他爱,他有能力了也一定会回馈社会。”郭玉珍说,郑雪健的父亲现在恢复了健康,目前在一家工厂打工。据介绍,郑雪健一家因为得到慈善救助,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如今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申请助学救助的大学生必须是持有效低保户、低保边缘户、低收入户、城镇特困职工优惠证家庭的子女。申请救助的学生在校期间,将实行全程救助。一个本科学生,4年下来的助学金是18000元,今年该区共有24名学生圆了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