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大小城事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阳光社区:草根“环保达人”的绿色生活

2011年11月16日 09:43 [ ] [打印]

  近日,家住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北街道阳光社区的沈海荣一家被评为全市“十佳绿色家庭”。沈海荣一家五口,不仅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而且这一家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从生活的细微处着手,用实际行动实践着“绿色环保”的理念,给社区居民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沈海荣对记者说:“让绿色走进家庭,享受现代绿色生活,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应有追求和自觉选择,而且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小康社会也具有重要作用。”

  家里似个小花园

  环保细节处处见

  走进沈海荣的家,粗一看和别的人家并没什么两样。但你细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在卫生间里,最多的东西要数水桶了。沈海荣告诉记者,平时全家人洗脸、洗手、洗菜的水都会用水桶盛起来,浇花、拖地、冲马桶。

  除了用大大小小的水桶收集废水外,沈海荣的家在装修的时候还特意设置了一个废水循环利用装置。他指着底层卫生间的天花板告诉记者,顶上是一个大大的废水收集箱,一头连接着上面跃层的卫生间,一头就接通到这个卫生间的抽水马桶,底层冲马桶的水就直接来自跃层卫生间洗澡、洗脸的废水。据了解,沈海荣一家5口人,每个月的水费支出不到30元。

  当然,沈海荣家在环保方面可远远不止节约用水这一项,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从环保入手,别人看来是垃圾的东西,在他家几乎都有利用价值。

  比如各种商家、大卖场分发的宣传单被折成了餐桌上的垃圾盒;炒菜后剩下的鸡蛋壳、烂菜叶成了养花的肥料;沈海荣的老伴黄菊英,每天都提着手工制成的编织篮去买菜、购物;就连人家装修后扔掉的旧木板,也成了原材料,被会做木匠活的沈海荣做成一只只小板凳,送给四周的邻居用;不大的阳台上,栽种了百余盆花卉,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俨然是一个枝繁叶茂花香的小花园,成为远近闻名的一道亮丽风景。

  沈海荣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家里条件不太好,什么东西都要精打细算不能浪费,现在条件改善了,但勤俭节约的习惯却被保留了下来;绿色环保实际上是一种理念,只要大家事事都做到物尽其用不浪费,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得更美好。

  从小家到大社区

  绿色公益爱护地球

  沈海荣不但在家里养花弄草,由于对绿色的眷恋,他还担任了小区的绿化养护员。在小区植树、护树、除草成了他茶余饭后最主要的工作。

  每天清晨,沈海荣都要在小区里跑步,一边跑一边留意着哪些苗木需要养护。剪枝、培土、施肥一条龙服务,对小区内每一株树木花卉都精心照料。在他的影响下,老伴黄菊英也当起了小区的绿化养护员,阳光小区的绿化带里处处留下了他们的汗水和身影。夏天,为了不用农药就能达到清除病虫害的效果,沈海荣全家齐上阵,投入到了“捉虫”的战斗中。

  “爱管闲事”的沈海荣夫妇还义务当起了环保监督员。一次,夫妇俩漫步小区河边,看到河水里有道白色泡沫,就想是不是哪里的污水处理系统出了问题。夫妇俩追本溯源,发现原来是附近一家企业的污水处理系统的一个阀门锈蚀失控,致使污水流出。在夫妇俩的提醒下,最后这家企业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全面检修。

  沈海荣和老伴还经常打扫刷洗楼道的楼梯和扶手,邻里对夫妇俩坚持不懈的劳动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胸怀肃然起敬。在他们的模范带动下,整幢楼环境整洁、秩序井然。

  在阳光社区,参加科普、环保宣传也成了沈海荣全家的义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沈海荣全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美好的绿色环保梦。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罗晓君 通讯员 徐芳珍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纪念馆新馆年底开放 张乐平家人捐赠图书
·收割机迷路 交巡警开道 顺利到达目的地
·乡镇分馆普及 百万农民乐享公共大书房
·多方帮忙找失主 包包很快“失而复得”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