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12岁女孩烈火中唤醒15条生命 灾后小巷成废墟(图)

2011年11月9日 20:48 [ ] [打印]

  

勇敢的女孩夏娟

  勇敢小女生夏娟和养父

  核心提示:3日凌晨,省城筷子巷35号发生大火,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葬身火海,让人扼腕叹息。火灾过后,住在35号的大部分居民在回忆火灾发生时,一个名字却不约而同地从他们口中说出。夏娟,一名12岁的初二女生,在发现大火时没有选择独自逃生,而是逐一拍开邻居的门,至少15名居民因此而幸免于难。她也被邻居们称为“最勇敢小女生”。而记者采访得知,这名勇敢的女孩的养父母都是环卫工人。

  A知道着火是听到一名女孩呼喊

  3日凌晨,省城筷子巷35号发生大火,由于是砖木结构,房内堆放着很多易燃物,火借风势,很快,紧挨着筷子巷35号的33号老房子也被点燃,37号7层楼的住房也被烧掉一大半,同时,旁边兴隆巷102号、116~118号的老房子也被烧毁。

  这起大火导致30多户居民住的房间被付之一炬,还有1名14岁的初三男学生也葬身火海。据该男学生母亲陈晓凤说,他们靠东边住的五六户人家,都是从邻居胡兵家靠街道的小门逃出来的。靠东边住的五六户人家,有10多名居民,绝大部分是租住在该处的,当时还没人意识到已经着火了。

  那这10多名住户是怎么知道着火了,并在火势蔓延前逃出了火灾现场呢?

  徐荣明在上塘塍街与孺子路交界处开了一家理发店,由于价格公道,筷子巷35号的不少居民都是理发店的熟客。火灾发生后,有的住户曾到过他那里理发,在闲聊中不断有人提到,当时知道着火是听到一名小女孩拍门呼喊。这个女孩叫夏娟,今年12岁,南昌远航学校初二的一名学生。

  B女孩一路拍门喊醒邻居

  夏件根和周年花是夏娟的父母,今年都是56岁,2000年从新建县生米镇夏家垄来到了南昌市,租住在筷子巷35号已经11年。目前两人都是西湖区的环卫工人,每天凌晨1时30分,夫妻二人都要起床开始工作。

  夏件根和妻子住在35号院内靠东的一间房内,女儿夏娟住在靠西的一间小房内。3日凌晨1时30分许,他和妻子像往常一样起床去清扫路面。凌晨3时许,他突然接到电话,说家里发生了大火,火势已经封住了筷子巷35号的出口。他和妻子是哭着跑回家的。“我当时只以为孩子遇难了。”夏件根表情稍显木讷,但语气仍透着激动,“真没想到她能有这样勇敢的举动。”

  在南昌远航学校操场,12岁的夏娟小声地说,2日晚上10时许,她做完作业就睡着了。凌晨2时许,她醒了过来,由于马上要考试,便干脆坐在床上看书。凌晨2时15分许,家里突然停电了,之后她又听见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噼啪声,便起身开门观看,结果发现筷子巷35号大门处已冒起了火光。“当时我也吓慌了,跑到邻居家门口拍门时也忘了说着火,只是不停地喊‘快起来,快起来’。”夏娟说。

  夏娟回忆,发现着火后,她先跑到35号院内的吴浩友家拍门,然后又跑到陈晓凤楼下大声地喊着她女儿的名字,之后,她沿着住的房间往南一路拍着万凤根、王祥金和胡兵的家门,大声呼喊,当胡兵打开了房门时,已经有不少人聚在门口,胡兵马上打开自家通往街道的小门,大家才逃了出去。

 [1] [2] 下一页

来源: 大江网   作者: 记者 戴炜亚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热点追踪】卫生部拟禁止婴儿奶粉广告和减价促销 不能赠送礼品
·姚明入学不妨从“静心”开始 让姚明安心地读书,认真地学习
·美国百胜餐饮集团获准收购小肥羊 火锅具有在国际市场发展的潜力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