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6点30分刚过,一阵阵悠扬的琵琶声从平湖民俗风情馆一幢小楼里传出来,数步之遥的东湖畔顿时充满了江南风韵。
这可不是普通的琵琶声,这是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湖派琵琶。此时正在弹奏的,正是一批有志于传承这项艺术的志愿者。
昨晚7点,记者走进平湖民俗风情馆的这幢小楼,顿时被古色古香的装饰吸引。200多平方米的二楼被装修成8个小房间,分别是平湖派琵琶、平湖钹子书、平湖西瓜灯、平湖剪纸、平湖圆作、平湖杜经布等6个培训工作室及2个办公休息室。
平湖非遗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高宏对记者说,平湖派琵琶、平湖钹子书等非遗项目在几所小学里都有培训班,但这种强制性的学习似乎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非遗项目在传承上出现了断层。经过研究,平湖决定招收中青年志愿者。
“报名情况很不错,试点的平湖派琵琶、平湖剪纸与平湖西瓜灯3个班都招到了足够多的志愿者。”工作人员小沈对记者说。
在平湖派琵琶的培训班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认真地传授指法,他就是平湖派琵琶的传人朱大桢老人。面对这些有志于传承平湖派琵琶的志愿者,年近八十的朱老伯教得兴致盎然。
老师教得认真,志愿者学得也很投入,只要有疑问,就会向朱老伯请教,直到手法正确,感觉良好才肯罢手。
“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学。”志愿者朱亚英说,她是第一个来报名参加平湖派琵琶培训班的,她认为这项技艺适合女子学,能为这项技艺的传承做点事很值得。
吕小安今年54岁,是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因为年纪大,又没有任何基础,因此她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每天晚上,她都会赶到培训班来练习。
小沈告诉记者,平湖派琵琶培训班开办4个多月来,大多数志愿者都坚持了下来。“接下来平湖钹子书等也要开培训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