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年龄蛮大,但他们是一群开心的越剧票友。每晚,他们都在市区北丽桥边分两三个地方唱越剧,聊戏经。
昨晚8点左右,记者来到月河街东侧的一个亭子里,10多名票友正兴致勃勃地唱着越剧。他们字正腔圆的唱功引来不少行人驻足观看,还有一些人会喝彩几声,看来也是懂越剧的戏迷。
一位阿姨神情专注地唱起了越剧,有板有眼,挺有范儿。坐在一旁的何阿姨告诉记者,那位阿姨在唱《卖油翁》选段,唱腔拿捏得很好。
不大的凉亭里围坐着10多位老人,他们都是越剧票友。过了一会儿,80岁的范老伯登台演唱,举手投足也颇有专业架势。据说范老伯10多岁开始唱戏,后来停了几十年,13年前又开始重操旧业。
家住嘉禾北京城的何阿姨是这群票友的主要组织者,她告诉记者,起初她是在望吴门广场上唱的,慢慢地吸引了很多越剧票友,每天晚上7点半,大家都会准时来广场相约,通过唱戏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后来月河街建成,他们就将“场子”搬了过来,5年下来,这个亭子成了这群票友“约会”的好地方。
这些越剧票友并没有组成社团,都是自发来到这里的。“大家都是出于对越剧的喜爱才聚到一起的。”家住景帆苑的朱阿姨今年65岁,退休在家觉得无聊,每天上午都会去人民公园散步、跳舞,晚上则来月河街唱上几嗓子。“每逢重大的节假日,社区会组织文艺活动,我们也会排练越剧去表演。”
因为票友们每晚都在月河街唱越剧,引来不少志同道合者。前些日子,海盐沈荡镇的一群票友慕名前来,希望通过唱戏交流,提高自身唱念做打的水平。功底厚实的何阿姨特地赶往海盐,对当地票友进行辅导,并在月河街举办了一场相互交流的专场演出。对于行人和游客,这群票友也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实际上,除了唱越剧,这群票友有时还唱黄梅戏和其他戏曲。“这里挺好的,离居民区比较远,不会影响居民休息。”据票友们介绍,他们中有的人起初不懂音律,甚至不识字,但在其他票友的带动下,他们边欣赏边学习。
住在附近的陈师傅晚饭后来月河散步,总会驻足片刻,聆听票友们唱戏,“晚上出来散散步、逛逛街,听他们唱得挺有味道的,就忍不住停下脚步欣赏一会儿。”
据何阿姨介绍,来这里唱越剧的票友最多时超过百人,由于凉亭里空间有限,一部分票友拿着椅子到北丽桥周边的其他空地上去“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