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情满画乡 其乐融融 月满中秋情满怀 ——来自中秋小长假的民情日记

2011年9月13日 08:24 [ ] [打印]

    又是一年中秋节,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看晚会……尽享良辰美景,其乐融融。 

  画乡大地,月满中秋情满怀,人们以各种方式来感受和分享节日的喜悦。中秋小长假里,记者兵分几路,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进行零距离探访,感受中秋节里的激情、爱情、友情、乡情……

  友情·文明有礼情满画乡

  随着嘉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嘉兴人”成为越来越多秀洲居民的自觉行为。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记者走进秀洲城市商圈,以微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四处流淌的文明风景。

  9月10日上午10时,家住名都绿洲的唐先生开车前来江南摩尔购物,一眼望去,广场前划好的停车位已停满了车。“先生,这里已经没有停车位了,您可以把车停到地下车库去。”正当唐先生为在哪里停车发愁时,一名工作人员走过来说。在工作人员高先生的指引下,唐先生顺利地将车停到了地下车库内。

  考虑到节假日客流量大,江南摩尔专门对物业部的60多名员工开展了文明礼仪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如何对市民乱停车进行劝导,使得广场上车辆停放有序。

  “老板,垃圾桶装满了,麻烦换一个行吗?”“不好意思,请稍等,我马上给您换一个。”9月11日中午12时10分许,我和几个朋友在蓬莱路餐饮一条街的一家川菜馆吃饭,隔壁一桌客人和老板娘的对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还记得以前也常常来这家饭店吃饭,当时店老板并没有在桌子周围专门放垃圾桶,而前来吃饭的客人则习以为常地把垃圾直接扔到地上。

  约上几个亲朋好友,来到这个全市知名的餐饮一条街小聚一番,成为节假日不少市民的选择。当天和家人一起前来吃饭的市民沈小姐也注意到,现在这里不仅店外设摊没有了,原本一些餐饮店门口的“牛皮癣”也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中秋佳节的上午9时许,记者走进大润发超市,只见这里人山人海,在一处卖散装月饼的地方,虽然排起了长队,但并不拥挤。“这种莲蓉月饼还有吗,我孙子十分喜欢吃。”眼看莲蓉月饼不多了,一名老奶奶问了问边上的销售员。“货都在这里了,可能没有了。”销售员回答道。“我的给您吧,我再挑其他的。”看着老奶奶失望的神情,也在买月饼的王女士笑着将袋子里的莲蓉月饼送到老奶奶手里,老奶奶连声道谢。

  居民们排队购物、销售员礼貌待客、商品没有被乱丢乱放……言谈举止文明有礼、公共场所文明有礼,今年的中秋佳节,在超市购物也是一种享受。

  激情·夜半采菱收获苦与甜

  9月10日凌晨4时许,整个城市还沉浸在梦乡中,而记者来到油车港镇的绿岛农场时,4名采菱人已经在这里采菱4个多小时了。

  农场里,100多亩的南湖菱层层叠叠铺满了整个水面。胜丰村55岁的沈爱珍坐在菱桶里,双脚缩卷在狭小的空间,弯下腰,伸手将水面上的菱叶翻过来,用指甲把一只只肉质饱满的南湖菱用力一掐,随手抛进菱桶里。随后,再将菱叶小心翼翼地恢复原状,在头照灯微弱灯光的照射下,双手慢慢划水,菱桶向前,又开始物色下一个目标。

  空气中,带着浓浓寒意,沈爱珍的手已经冻得有点麻木了,,她将掌心对着嘴巴,猛呼一口热气。手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很不舒服,但她似乎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在夜间采菱的生活。

  凌晨5时许,天色渐渐亮了起来。4名采菱人踏着菱桶划向岸边。此时,他们已在菱桶里呆了整整5个小时,而且一直保持着采菱的姿势,没有喝口水,也没时间上厕所。

  “你看看我的手!”记者发现沈爱珍同其他人一样,双手被水泡得发皱了,而且人腰酸背疼。

  “为啥非要夜间采菱?”面对记者的提问,几名采菱人淡然一笑。原来,夜间采菱一是为了确保早晨上市的南湖菱新鲜,二是避免白天采菱导致南湖菱叶、根系等受损,影响生长。

  记者剥开一只南湖菱,轻轻一咬,清香、脆甜,汁水特别多,淡淡菱香悠悠飘。

  看着自己一夜的成果,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干了5个小时,每人每小时有7元的工钱。沈爱珍是该农庄的工人,她来不及休息,在57岁工友秦奎根的帮助下,将采摘的70公斤左右南湖菱进行清洗。

  除杂、冲水、清理……20多分钟下来,两人累得出汗了。秦奎根一边将南湖菱装进袋子,一边无奈地说:“采南湖菱的,都是油车港镇当地上了年纪的中老年妇女,又累钱又少,年轻人谁愿意干?”

  爱情·准新娘中秋忙并幸福着

  中秋3天小长假,新城街道亚都社区永泰广场小区居民小周安排得满满当当。

  为迎接文明城市创建“国考”,在秀洲区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小周昨天忙着加班在街上执勤。“前两天也没有好好休息,感觉这个中秋小长假过得又忙碌又充实!”小周告诉记者,她今年10月就要结婚了,作为一个准新娘,这几天她正忙着到处采购婚庆用品,当然也不忘回家看看,和家人一起过节。

  小周的老家在洪合镇,在老家人眼里,中秋节就是“月饼节”,这一天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价廉物美的新塍月饼更受欢迎。今年新塍月饼特别紧俏,小周好不容易抢购到几筒拿回家和父母分享。按照当地习俗,“毛脚”女婿给丈人和丈母娘恭恭敬敬地送上了烟酒和补品。

  从洪合镇的娘家到市区的婚房约有40分钟车程,因为女儿马上要嫁人,小周的妈妈特地留她在娘家多住几天,娘俩有说不完的悄悄话,当下说得最多的自然是如何按照老家的习俗筹备婚礼。虽然80后年轻人大多还是喜欢在酒店举办西式婚礼,但“小两口”早就表示愿意尊重家人的意愿,请几个“土厨师”到家中准备喜宴,邀请亲友和邻居光临,热热闹闹地办个中式婚礼。“小长假头天晚上我很早就睡了,第二天要买的东西太多了,得养足精神啊。”小周说,在家中办喜酒,杯盘碗碟、油盐酱醋、茶叶、烟酒、糖果、鞭炮……一样都不能少。至于喜字、喜糖和喜帖,统统在一家花嫁喜铺搞定。

  9月11日,小周到市区各大商场采办婚礼行头,包括新郎的西服、衬衫和领带,新娘的大红婚鞋。小周平时不习惯穿高跟鞋,虽然是结婚穿,她还是觉得舒服第一。经过反复比较,她最终在某品牌专柜选定了一双后跟5厘米高的中跟鞋。

  在嘉兴有一个传统的婚俗,结婚第二天新娘子要回门,回门的时候从里到外要穿全新的衣服。于是,小周把采办的重点放在自己的新衣服上面,包括小西装和裙子等,全部行头花费近5000元。“我们趁着小长假打折,一次性多买点,买西装还抽到一个幸运奖,是两条心形的小毛巾。”虽然奖品并不丰厚,小周还是觉得很开心。

  乡情·新居民畅聊幸福生活

  9月11日,从河南来到秀洲区洪合镇工作的新居民卢长超一大早就跑到农贸市场和超市,选购了排骨、带鱼、蔬菜等新鲜食材以及葡萄、苹果、桂圆等水果,准备亲自下厨做一顿丰盛的午餐。今年中秋,他要和同在秀洲区打工的老乡们一起“搭伙”过节,感受别样的中秋佳节。

  当天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洪合镇洪合村4组卢长超的家。“你来得早了些,老乡们还没到呢。”卢长超告诉记者,他2006年离开家乡来到秀洲区打工,除春节外,其他节日都在秀洲过。“中秋是团圆的日子,父母妻儿不在身边,难免会感到孤单,于是今年我们几个同乡就决定一起过中秋,这样很热闹。”卢长超笑着说,这次约来聚会的几个老乡虽说同在秀洲打工,却不在同一个镇,“平日里一直各忙各的,见面的机会并不多,这次正好借中秋见个面,一起吃吃饭、聊聊天。”由于卢长超会炒一手好菜,于是下厨的“重担”就落到他的身上。卢长超在洪合镇做毛衫套口生意,他从家庭小作坊起步,生意越做越火,现在年收入可达十余万元。今年年初,他还花14万元买了一辆轿车,今年春节就是自驾返乡的。

  上午10时许,老乡陈永忠和孙伟来到卢长超家,陈永忠还带来了妻子。吃饭时,屋子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几个人说说笑笑,畅谈起自打工以来的工作和生活。孙伟在新城街道聚贤路上开了家理发店。“2007年来秀洲区创业的时候,只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小门面。”孙伟回忆说,当时,他早上7时开门,晚上11时30分关门,十分辛苦,但生意越来越好,如今店面已有260多平方米,还聘请了几名发型师。陈永忠现在秀洲工业园区的一家电子企业担任中层干部,他说:“我在秀洲还收获了爱情。那时企业为我们这些新居民安排了相亲会,我和妻子就是去年在相亲会上认识的。”陈永忠表示,他现在的愿望就是在当地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过上更加快乐的生活。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张兆利

 相关稿件
·外出走亲访友共度中秋佳节 小长假市区三大车站发送旅客约12万人次
·中秋文化回归传统 各地群众喜庆团圆 传统活动更受认同
·中秋晚会演员阵容强大 刘欢毛阿敏范玮琪等登台 9月12日晚将直播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