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4日电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24日表示,按照国际通行的老龄社会标准,中国从1999年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老龄化正在加速。
当天,李建国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的报告。
报告列举的数字表明,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报告提供的预测分析指出,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李建国在报告指出,中国已基本确立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36亿人,已有5806万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今年将覆盖60%的县。
截至今年5月底,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1.9亿人,5170万人领取养老金。全国三级卫生服务机构为5714万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有14个省份建立了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制度,惠及800万老年人。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0年,中国大约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据最新预测,2020年约3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2030年约2.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对此,中国提出未来5年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0张的目标,这就需要养老床位需新增340多万张,建设任务艰巨。
专家分析认为,中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养老行业属于投资大、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的微利行业,民间资本参与意愿不强。民办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设施简陋、功能单一的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建议,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兴办为主、养老服务机构自由经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方面坚持公办养老机构的非营利性,重点接收孤寡、贫困、失能等无力进入民办养老机构的老人;一方面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模式,建设一批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型养老院。
虽然中国在1996年颁布实施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15间年,中国老龄化社会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迅速到来和发展,修改这部法律已势在必行。
这份报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尽快修改完善这部法律的建议,并强调了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