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卫生间安装了护栏,磨去了台阶,平时家里3个残疾人坐着轮椅进出自如;在家门口的坡道北侧安装不锈钢护栏,保护残疾人安全。日前,“百户家庭康复点无障碍设施改造户”之一、新塍镇桃园村4组村民龚根生和他的家人看着改造后的房间开心极了。
龚根生的妻子和一双儿女都是肢体残疾人,平时他们一家在楼下活动时间较多,为了少爬楼梯,妻子和女儿经常在公路边露天方便,既不卫生也不文明。一楼卫生间改造成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后,妻子和女儿非常开心。
“康复”成为主旋律
从今年5月开始,区残联设置全区百户家庭康复点,重点开展康复医疗、康复服务、康复知识、康复器材和无障碍进家庭等活动,鼓励残疾人坚持康复训练。以新塍镇残联为例,在全镇选择了25户残疾家庭,区、镇残联人性化地为他们制定无障碍设施改造建设方案。
记者了解到,区残联为“百户家庭康复点”免费赠送康复锻炼所需的相关器具,施工安装卫生间浴室扶手、屋内楼梯扶手、室外坡道和楼梯床扶手等无障碍设施。社区康复医生也将与“百户家庭康复点”的残疾人签订康复协议书,上门指导其使用轮椅、助行器、踏步器、滑轮吊环等康复器材、器具进行锻炼。
近年来,“康复”成为秀洲区残疾人的“主旋律”,康复受益者不仅是重度残疾人,连他们的家人也因此减负。区残联依托各镇敬老院建立了5个重度残疾人托管所,低保、低收入家庭的持证一级残疾人可以免费入住,日常起居有专人照顾。一些原本生活无法自理的残疾人入住托管所半年后,也能借助工具慢慢行走。
康复服务送到家中
残疾人不愿“入托”怎么办?区残联联合各镇、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残疾人将康复服务送到残疾人家中。王店镇南星桥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到3组村民老朱家中,给他送去分指板等康复器具。60多岁的老朱因中风在床上躺了一年多,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进行康复训练,现在除了指关节动起来还不太灵活外,行走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了。
2006年,新塍镇残联根据上级要求建立了“15分钟康复圈”。大通社区卫生服务站责任医生朱余庆对在册的60多名残疾人进行细致的康复归类,制定不同康复计划,分类上门指导。去的次数多了,有的病人甚至能分辨他在门外的脚步声。像这样细致入微的康复服务在秀洲区随处可见,给残疾人送去关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