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我在现场】秀洲区召开金融联席会 传递政银企合作共赢新信号

2011年7月25日 23:07 [ ] [打印]

   眼下,秀洲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时期,如何以创新实践破难解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7月25日,秀洲区召开金融联席会议,分析交流目前经济金融形势,座谈部署下一步工作。整个恳谈会清楚地传递出“有扶有控、推动转型、淘汰落后”,推进重点项目政银企合作的信号。区委书记祝亚伟参加了联席会。

  据介绍,截至6月末,市、区各大商业银行对秀洲区放贷余额249.68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工业企业贷款余额158.71亿元,同比增长17.1%;基础设施贷款余额28.72亿元,同比增长5.5%。上半年,市区各大银行对秀洲区的270个项目进行综合授信,授信额达86.63亿元,比去年增加19.04亿元。

  从金融运行特点看,今年上半年,全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信贷规模平稳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上半年贷款累放数同比增长13.7%,信贷规模与一季度末相比增幅提高0.4个百分点。在宏观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贷款规模和信贷款总量保持增长,实属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秀洲区想方设法加快金融创新,积极与银行探索开展租赁融资、供应链融资、集合债融资、银团贷款等融资新方式。共为48家次中小企业争取专项信用贷款1.13亿元;企业应急互助基金为14家次的企业周转7000万元短期贷款,充分发挥了应急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畅通融资信息传递机制,通过编制企业融资项目信息库和规模企业信息库,及时推荐给银行,加强项目对接,加快优势企业发展。

  “下半年,我们将利用好秀洲区对规上企业分类的信息,进行有效对接,扶优限劣,合作共赢。”市工商银行副行长林士强说,市中行、市农行、市建行等20余家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金融产品创新、服务中小企业等进行了交流。据悉,接下来,秀洲区将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项目贷款。同时,有扶有控,在节能减排贷款、并购贷款、供应链融资、物流融资、租赁融资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力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再有新突破。进一步加强与银行对接,开展金融创新工作,配合银行开拓表外业务,开发银行间融资产品。

  祝亚伟充分肯定了金融机构为秀洲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他说,近年来,各银行机构紧密结合秀洲实际,按照上级政策导向,在对项目推进、转型升级,推动秀洲产业结构优化、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加快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作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秀洲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保障和促进作用。

  针对秀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祝亚伟表示,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重点,全力做好三个方面的金融支持。一是全力做好“一核两翼”中部创新、南部空港物流、北部湿地三大平台建设。二是从长远的角度抓好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企业三大倍增计划。三是着力破解三大要素制约,强化电力、土地、资金保障。同时,对落后产业的淘汰进行了重点强调。祝亚伟希望加大对秀洲及秀洲企业和项目发展的支持力度,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氛围,努力实现秀洲发展、金融繁荣、企业兴旺的三赢局面。

来源: 秀洲新闻网、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王绘 区委报道组 董时纲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秀洲区公布2010年度农业科技推广奖20个项目榜上有名 现代农业发展
·秀洲开展自备电源专项检查 确保人员、电网和设备安全
·从公共财政支出看民生改善 ——数据背后看秀洲转型(5)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