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题2011 > 平台建设年 > 北部湿地平台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秀美绿洲 营造生态之城

2011年7月22日 09:37 [ ] [打印]


  湿地公园
  湿地农业
  莲泗荡

    从北郊河走到莲泗荡

  从官荡桥走到罗家甸

  朝露轻盈,打湿了我的布鞋

  乱花随意,熏香了我的衣衫

  

  鸟语,在扶风垂柳中圆润

  花香,在氤氲迷蒙中酝酿

  布谷,以浪漫的姿势蹁跹于浩渺方塘

  芦花,在太阳的尾尖绽放着生命华章

  

  在麟湖上荡舟

  长虹桥上眺望

  倚靠着运河人家的矮墙

  听水车吱吱呀呀,诉说祖辈们农耕的沧桑

  贪婪着菡萏的幽幽清香

  听芦笛悠扬啁啾,吟唱着北部湿地的空灵

  

  我依然在湿地行走

  穿越了杭嘉湖平原灿若星空的河塘

  看着千年的银杏笑成了月牙儿

  青条石上的古朴文字焕发新的活力

  呵,秀美之洲

  一座新城正在崛起

  一段传奇正在演绎

  打造现代田园新秀洲,将是秀洲人“十二五”的崭新目标和生动实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秀洲区委、区政府提出《关于构筑“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平台的决定》,构筑了“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的宏伟蓝图。“一核”为组团构建中部创新平台;“南翼”为组团构建南部空港物流平台;“北翼”以规划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引领,由王江泾镇和油车港镇为组团,构建北部湿地平台。区委作出的战略性科学性决策,为秀洲实现新一轮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今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节又明确提出,“支持秀洲北部大面积水域建设人工恢复性生态湿地,逐步恢复湿地水生态修复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工作内容,并将秀洲北部湿地区域确定为“以市域北部河网、湿地、林地组成的绿色生态北翼”;年初,秀洲区出台的《关于加快构筑“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平台的实施意见》等,无疑又给这样的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浓墨重彩绘蓝图,锦绣诗篇喷涌来。“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一翼”的北部湿地平台,将“以水兴镇”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它是一个“聚宝盆”,为当地农民开拓出了新的增收渠道,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它更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让当地农户实现了转型发展和自我提升。

  可以预见,在政府科学的规划、优化的产业定位、合理的配置资源下,湿地经济建设将会焕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大自然的恩赐:杭嘉湖水网上的平原湿地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嘉兴学者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系列就以清新的格调描绘了一派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蟹舍渔村两岸平,菱花十里棹歌声。”“堤外湖光堤内池,露荷珠缀夜凉时。”把当时秀洲大地上阡陌纵横、绿柳成荫、自然亲和、野趣清幽的“江南湿地”描绘得如诗如画。

  湿地,也被称为“地球之肾”、“城市之肺”,它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湿地,对于提升生态涵养,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秀洲北部地处杭嘉湖平原,从空中俯瞰,这里十分清楚地显示出不同于周边的景观环境。这里地势平坦,天然湖荡星罗棋布,水网交织,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宽阔的水域、湿润的水田、密布的河网相互交错,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湿地资源。这一区域范围位于王江泾镇和油车港镇东北片,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约18公里,总面积近110平方公里。区域内汇集了32个湖荡,22.8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其中陆家荡、梅家荡、莲泗荡、北官荡、南官荡、东千亩荡、西千亩荡等河荡单个面积就在1000亩以上。秀洲北部是平原湖泊型湿地的典型代表。

  难能可贵的是,这里不仅具备了多种独特的禀赋和发展的潜能,而且至今保护良好。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秀洲区北部湿地资源的卫星遥感技术土地利用调查的结果,自1986年以来这一区域的湿地面积并没有减少。

  这里气候湿润,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作为重点淡水渔区之一,北部湿地拥有四大国家商品鱼基地,水产养殖面积达8.2万亩,王江泾镇被命名为“青鱼之乡”。这里也是南湖菱、莲藕的主要产区。近年来,着手发展莲藕、茭白等水生蔬菜种植,开发种植水生蔬菜面积达8000亩。同时,探索“鱼+鳅”、“鱼+藕”等多种种养结合生产方式,取得了初步成功。目前,已发展湿地种植和种养结合面积18000亩。

  人杰地灵,水乡文化底蕴丰厚。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长虹桥早已声名远播,闻溪一里街、刘王庙、一宿庵以及良渚文化时期的罗家甸古迹、新石器时期的应家港遗址、栖真寺、永昌寺、龚宝铨故居等均已声名鹊起。此外,还有江南最重要的民间民俗活动“江南网船会”,影响远至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山东及香港等地。

  作为平原湖泊型湿地,这里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尤其是处于沪杭甬、申嘉湖、苏嘉甬高速公路的节点,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异常明显。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所获预期客源及区域经济支撑的能力大大增强,这将与南湖、湘家荡湿地公园、乌镇、西塘、南北湖、盐官等旅游景点,构成发展休闲旅游的整体资源优势。

  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大自然给予了秀洲人得天独厚的眷顾。大力发展湿地经济,打造北部湿地平台,建设国家级湿地生态区域,造福子孙后代,成为当代秀洲人的神圣使命。

  大开发的目标:保护开发北部湿地平台

  打开《嘉兴市秀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保护开发北部湿地平台的目标清晰而又明确。

  依托北部丰富的湿地资源,以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为目标,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出形象,十年展新貌”的开发建设要求,积极推进北部湿地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到2015年,北部湿地平台生产总值(GDP)占全区25%左右,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水质明显好转,生态经济实现产值10亿元,生态文化繁荣发展。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北部湿地中长期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重点加强“一轴两城”框架规划的编制(“一轴”是指东方路及延伸段。“两城”是指王江泾镇江南湿地新城和油车港镇麟湖新城)。加强污染控制,推进纺织产业转型提升,抓好区域喷水织机废水治理,限批新建污染源项目。注重科学治水,抓好农村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实施清淤造岛工程和河道保洁工程,着力保护和修护水质,提高水流的自然循环能力。加快生态修复,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大面积种植湿地植物,积极推进以水生物种恢复、湿地地貌还原等为主的生态湿地修复工程建设,构建由水岸带植被恢复、生态型水生植物种养组成的生态修复系统。到2015年,核心区内基本恢复原有生态系统。

  ——开发湿地生态经济。大力发展湿地农业,开发具有较高经济和观赏价值的湿地经济作物,优化发展洁水养殖业,培育水产品加工企业与水产专业市场,打造一批千亩以上的湿地农业产业区及现代渔业综合区。围绕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探索开发湿地休闲养生、水上运动、水乡度假和康复疗养等休闲旅游业。以东方路为轴,努力发展水陆交错型商贸带,引入商业会馆、星级酒店、房地产项目等高档次商贸综合体,形成宜居、宜游的生活商贸集聚区。到2015年,力争北部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呈现雏形。

  ——发展湿地生态文化。加强水乡历史文化研究,保护原有生态文化,继承古镇遗产。积极创建一批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生态乡村和生态保护区。依托基层生态文化阵地,深化农民画画乡建设。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提高生态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水平。到2015年,力争形成有影响力的湿地文化品牌,形成“以文化育产业,以产业兴文化”的良性局面。

  大手笔的规划:打造三个“国”字号平台

  “北部湿地生态平台将依托秀洲北部丰富湿地资源,以发展旅游、休闲、运动、高档商住、湿地农业等业态为主要内容,打造国家级生态湿地保护区。”秀洲区副区长徐永良表示。

  根据开发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北部湿地将围绕建设“现代田园新秀洲”的总体目标,遵循“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总体开发步骤,以湿地保护为核心,以地域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依托,将北部湿地打造成:集湿地生态保护、湿地农业、休闲旅游、现代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国际品质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个“国”字号平台和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田园式生态型功能区。

  为了这一宏伟构想的早日实现,秀洲区已经着手启动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设立湿地核心保护区,划定控制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实行多层次的保护修复措施。依托“两新”工程建设,对核心区内居民实行外迁;以合理游客容量为标准,对部分农居进行削层、整修作为今后的旅游服务设施。

  严控污染物排放,区域内全部实行管网配置和纳污处理。实施客水分流工程,减少外部污水对区域的污染影响。增加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实施水生作物净化绿化、河床清淤及修复生态护岸工程,加快生态净化工作。根据江南水乡水生动物和陆地动物的特点,逐步恢复原有的生物群落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平衡性。

  全面发展洁水型循环湿地农业,探索种养结合、修复提升结合的高效湿地农业生产模式,建立符合江南水乡特色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展示区,发展一批区块性、观赏性的湿地农业观光基地,主打生态农产品品牌,培育优质湿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做好与休闲产业的衔接,规划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购物农业。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田园新市镇、生态湿地公园为载体,深度挖掘区域古镇文化和运河文化资源,重点发展一批生态宜居、旅游地产、文化创意、总部经济、餐饮、宾馆、会务、文化体育产业、购物公园等项目。着重培育一批休闲旅游业,开发运动休闲、亲水休闲、养生休闲、乡村休闲、民俗文化休闲等产业。

  经过五年的努力,秀洲区北部湿地效应得到初步显现,湿地生态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生态经济实现产值10亿元,生态文化得到繁荣发展。

  大发展的思路:全力打造“现代化麟湖新城”“江南湿地新城”

  “建设一个由开放公园、湖面、商业办公、残奥中心、居住社区和城市基础设施组成的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运动疗养、生活居住于一体,并与商务相结合的现代化麟湖新城。”油车港镇党委书记陈建祥信心满满。

  麟湖新城项目位于油车港城镇规划区内,规划总面积为3万亩,其中水域面积7500亩,项目一期用地8000亩,其中水域面积3600亩。项目定位为运动健身、休闲养生、文化旅游和景观房产开发。早在2009年年底,油车港镇政府就与新加坡芝普特拉维查雅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浙江麟湖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麟湖新城将由浙江麟湖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打造成为运动基地,进行退渔还湖,发展水上运动,打造运动主题公园。而事实上,特奥综合训练基地项目也于去年6月,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嘉兴市人民政府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书,该项目将围绕南官荡进行特奥训练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规划总面积为2700亩,其中水域面积1800亩,项目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

  此外,麟湖新城还将打造成为生态休闲区,沿湖岸开发商业地产,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集文化旅游、运动康复、休闲娱乐、生态宜居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区;打造成为文化生态之湖,依托千年古寺栖真寺的佛教文化,结合农民画之乡的乡土文化,整合张绍忠故居、龚宝铨故居等资源,开发文化旅游。

  “我们将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湿地生态条件和千年运河古镇的文化积淀,面向长三角区域和嘉兴大市区,突出商务会议、休闲养生、生态居住和运河文化四大主题,围绕宜居、宜游、宜商的总体目标,构建特色鲜明的江南湿地新城。”王江泾镇党委书记陈天荣踌躇满志地说。

  湿地新城规划将以京杭大运河为中心,分东、西两翼,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规划中的西翼老城区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重点是对老城区进行修复性开发,以嘉兴·中国南方纺织城为中心,重点建设南方不夜城、木林森景佳花苑等项目,体现老城区的商务服务功能;同时对一里古街进行保护性开发,在保持其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环境整治和改善,凸显其江南湿地古街风貌;以运河文化、纺织市场、商贸综合体为集群,将其打造成集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区域。

  而东翼新城区则将以镇行政中心为核心,围绕莲泗荡湿地水系,分别向南北扩张,半包围莲泗荡,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通过湿地新城和小城市发展的融合互动,积极整合传统商贸业,构筑新型、多元、稳固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并打造包括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大型专业店、专卖店等主要零售商业业态。并依托王江泾现有的京杭大运河、长虹桥、一宿庵、莲泗荡公园、网船会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建设,实现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的“裂变”。将其打造成集行政、文化、商务、休闲、旅游、居住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区。

  预计通过三年的努力,王江泾老城区的规划布局将更趋合理,现代服务业形成集聚效应,道路绿化和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新城区发展框架基本形成,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城初步建成。通过江南湿地新城建设,将王江泾镇打造成为浙北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宜居小城市。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撰稿 吴桂潮 董时纲 摄影 束建鸣    编辑: 俞佳

 相关稿件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来秀洲区指导文化工作
·吴炳芳一行督查"诚信秀洲"市场环境规范专项行动
·吴炳芳一行督查“诚信秀洲”市场环境规范专项行动工作
·吴炳芳一行督查“诚信秀洲”市场环境规范专项行动工作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