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题2011 > 文明秀洲 > 新闻集锦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秀洲区全面掀起文明城市创建高潮 查漏补缺 聚力集智

2011年7月20日 08:48 [ ] [打印]

    立足更高标准,着眼细微之处。最近这段时间,秀洲区文明创建工作正在抓重点、攻难点、补弱点。各镇(街道)、单位、社区、机关纷纷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文明创建活动,以崭新的面貌、充足的准备迎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检查,再次掀起了文明城市创建高潮。  

  大桥穿起白色“新装”

  处处展现文明城区新颜

  这几天,在高照街道工作的王女士发现,每天上班经过的路上更加漂亮了。“中山路侧石刷上了锃亮的反光漆,每到一个路口随处可见文明督导员,在象贤大桥上,放眼周边都是郁郁葱葱的绿化,就像置身一幅美丽的画卷中。”看着上班路上的环境变化,王女士高兴地说道。

  来到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不时可见一些为美化城区而辛苦着的人群。道路养护队员们沿着乍嘉苏东西两侧,对城区道路进行地毯式搜索。若发现路面沥青出现老化,就立即对路面进行修补。“到本月17日,我们已完成3000平方米的路面坑洞修复,以提升过往车辆的行车舒适度。”养护队负责人说道。除了公路养护外,道路绿化带上,园林工人还对部分树枝修剪不到位的地方,继续进行修剪。

  以前,贤家桥港、夏婆桥港由于水位低,有的河床露出了水面,造成水生作物长在河床上,附近水系很难形成循环。针对河水流通不畅,河道水质较差的情况,该园区投入35万元进行抽水、清淤等工作,有效地改善了河道水质。

  连日来,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秀洲区不断自增压力,通过不间断的巡查,找准差距。全区各部门也积极行动,在道路养护、生态环境建设、氛围营造上下功夫。“经过前段时间的创建,目前,我们正不断优化城区生态环境,给每一个来到秀洲的客人,留下美丽的形象。”秀洲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小红帽”走上街头

  人人争当文明创建主人

  捡起绿化带内的废纸、烟蒂等垃圾,仔细放进手中的垃圾袋内;擦一擦额上的汗水,继续挥舞手中的扫帚把路面打扫干净……7月16日上午,中山西路沿线处处可见“小红帽”忙碌的身影。利用周末时间,秀洲区广大机关干部纷纷来到自己部门的责任区域清除卫生死角,以行动为嘉兴市文明城市创建出一份力。在各自包干路段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是秀洲区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重要举措。除了带头上街“捡垃圾”,连日来,秀洲区广大机关干部还纷纷进店、入企指导并督查责任包干路段内门店、业主、驻街单位落实“门前三包”的情况,督促区相关部门对路段内公共基础设施破损、缺失和无障碍设施被挤占等及时进行整改。  

  为进一步动员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坚定目标,攻坚克难,合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7月16日,秀洲区召开了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会议,“文明秀洲”十大专项行动牵头部门主要领导和相关街道、部门负责人,围绕秀洲文明城市创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接下来,秀洲区将通过建立老问题解决机制与新问题发现通报机制,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对创建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大军中来。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加大整治力度 集中精力、力量与时间 市领导督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专项行动解决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 文明创建让禾城盛开美丽之花
·整体推进 重点把握 全面做好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
·督察小处着眼 有问题绝不放过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将迎来省级测评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