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兴,这样温情的一幕常常让人感动不已——
一位白发苍苍的“空巢”老人,突感身体不适,环顾四周,茕茕孑立,然而无论清晨还是夜晚,老人只要轻点身边的“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很快就会有人上门“点对点”应急服务,帮助处理一切就医就诊事务。这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热心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党员志愿者。
不仅仅是党员个人的单独行动,在嘉兴,具有奉献精神的党员们还按照各自的特长,组成多种多样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及由“明星党员”牵头的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党员工作室。据初步统计,目前这种“我为人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达到105支,党员工作室达到134个。
志愿服务,顾名思义,那是发自内心、出自肺腑的行为选择,意味着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求回报的前提下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这种崇高的人生境界,包含传统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但又超出了朴素的“良心”、“良知”层次,恰恰相反,它是党员群体的自觉体认,是党员群体自觉的“自我律令”,即身为党员,奉献和志愿服务就是分内之事。形象地说,奉献是党员的“身份证”。
这种对志愿服务的热衷和追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很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能超越一己之利、一己之欲,能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和亲和的情怀,积极参与到公共性的社会事务中去,参与到满腔热情地为他人解难事、做好事中去。具备这样道德水准和人生觉悟的群体,才可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引领社会奔腾向前。当然,这种对志愿精神的自觉弘扬,又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影响几代人的“星期六义务劳动”到家喻户晓的雷锋精神,奉献精神一直流淌在党员群体的血液之中。可以说,无私奉献一直是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最为显著的精神标签之一。
和谐社会必然是充满志愿者精神的社会。经济再发达,社会再发展,困难和问题总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人为公共利益无私奉献,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人为急需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放眼当下的社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各种各样的义工队伍,为什么社会对志愿者活动越来越多地报以喝彩之声,是因为人们深切地感悟到,同在一片蓝天下,只有大力倡导志愿精神并付诸行动,社会才有诚信友爱,才有和睦相处的大同气象。党员志愿者的所作所为,正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添砖加瓦之举。党员志愿者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最具时代风格的人群。
在奉献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志愿者精神是当下党员胸前闪亮的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