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跃兴是秀洲区新塍镇农业综合开发富云水利控制性项目凤舞桥闸站的管理员。本月初,我省频发汹涌洪水,我市河网水位也持续上涨,多地农田村庄受淹。叶跃兴所在的新塍镇虽然面临着防洪巨大压力,但是比往年压力却轻了不少,因为这处2007年建成的闸站发挥了强大的防洪效用。“半天左右时间就能使内河水位下降80厘米,使得项目区内的居民、企业、农田躲过洪水的侵袭。”他告诉记者。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构筑了项目区防御自然灾害的坚固屏障,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减轻了渍害、涝害,提高了作物的抗灾害能力,推动了项目区种植结构调整,这是财政直接支持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秀洲区财政局农发办工作人员朱佩华介绍说。
据了解,“十一五”以来,嘉兴市在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的支持下,以项目为平台,整合各类财政支农资金,引导社会民间资本,集中财力支持现代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市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92个,投入资金8.13亿元,农业综合开发的大推进、大投入,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据市财政局农发办有关人员介绍,由于我市处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势低洼,平均海拔只有0.91米,加上地面沉降,削弱了已建水利设施的作用,农田渍害问题突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嘉兴市民记忆犹新的莫过于1999年的“6·30”水患,全市农业和工业基础生产设施受到重创。
为此,近年来市财政把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以加强水利设施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通过兴建水闸、闸站和防洪圩堤,形成了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消除了发展农业的阻碍因子,解决了项目区农田的洪涝灾害隐患。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67个,累计投入5.01亿元,新建防洪堤坝20.94公里、水利闸站56座、排灌机站933座,修建机耕道路1732.09公里、衬砌渠道3187.62公里,建设“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路相连,田成方、林成网”的标准农田58.5万亩,有效改善了我市粮食功能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秀洲区富云水利控制性项目为例,项目实施后,不仅防洪能力得以提高,特色农产品产业也获得了发展的空间。据悉,该项目区内的潘家浜村、庙云桥村增加葡萄种植面积495亩,年亩产量达到500公斤。项目区还发展梨树种植面积1271亩,年亩产量达到1250公斤,同时扩大了各类特色苗木种植面积,目前项目区已成立苗木、水果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家,带动农户1300多户。
南湖区凤桥镇水蜜桃产业的发展,同样得益于南湖区凤桥镇三星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实施,它极大改善了项目区的灌排设施。如今,凤桥镇建成了近2000亩的优质水蜜桃种植基地,在基地的带动下,全镇形成了10000多亩种植面积的水蜜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