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生意都很好,身有残疾的老板是怎么做到的?
秀洲区洪合镇泰旗路上有一家包子店生意特别红火,20多年开下来,镇上几乎人人都去吃过。包子店的老板左手有残疾,但他踏实肯干,每天上午都忙得不可开交,昨天一早,市民记者特地登门一探虚实。
包子店人气旺
这家包子店叫“晓琳包子店”,很容易找到,两间朝东的门面,老远就能看到门口摆着卖早点的摊位,顾客络绎不绝。
摊位上的蒸笼里冒出热气,一名40岁左右、身材瘦小的女子正麻利地为顾客打包,她就是包子店的老板娘李晓琳。旁边管着两个煎饺锅的是李晓琳的婆婆,她今年已经60多岁了,干起活来依旧很利索。
早晨7点半左右,正是吃早点的高峰期,包子店里10多张餐桌前都坐满了人,有的在吃小笼包,有的在吃烧卖,还有的在吃面条、粽子等……
陈大妈经常带着3岁的小孙女来这里吃早点,她说小孙女喜欢吃这里的烧卖,每次路过就不愿走了,“这里的食材都很新鲜,烧卖里的馅也放得多。”
吴先生是头一次来,他是专程从桐乡濮院开车过来的,边吃边称赞“味道真的不错”。
在洪合农贸市场卖蔬菜的本地农民老刘,每天早晨卖完菜就骑着三轮车赶来“晓琳包子店”,他说自己已经在这家店吃了近20年。“农贸市场附近有好几家早点店,但我还是喜欢来这里吃,好吃、实惠又干净!”
老板踏实肯干
在店内靠南面的墙边,几个人正熟练地做着小笼包。市民记者一打听,几名妇女都来自重庆,其中的张阿姨已经在这里干了10年了。站在中间的胖乎乎、留着小胡子的中年男人就是包子店的老板赵建勤,今年45岁,洪合本地人,他说自己从18岁就开始学做包子了。
赵建勤很憨厚,不太愿意别人称他为老板,他用手指指在门外忙碌的妻子,“她才是这里的老板,我是打工的。”一听这话,旁边几名女工都笑了起来。站在门外的李晓琳听到店里的说笑声,连忙进门告诉市民记者:“我老公很老实,也不太爱说话,只会埋头干活。”6年前的一次交通事故,导致赵建勤左手臂3级残疾,但他仍不愿放下手中的活。
每天凌晨3点半,“晓琳包子店”里就开始忙碌了,赵建勤夫妻俩,加上赵建勤的父母及岳父,还有六七名帮工,大家分工明确,为早晨6点左右迎接客人做准备。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赵建勤在上学的侄子、侄女也会过来帮忙。
一开始,包子店开在洪合镇北边,1996年泰旗路改造时,赵建勤夫妻俩买下了如今的两间门面,这么多年生意做下来,洪合镇上几乎人人都吃过“晓琳包子店”的早点。最近几年,镇上居民举办宴席时,也会过来预订数量不等的烧卖。
“硬件”令人放心
对于食品加工环节的卫生要求,“晓琳包子店”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无论是店门口还是店里面,地板、桌面上、加工食物的案板上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用来蒸食物的热源是从店里一个锅炉里出来的蒸汽,这样就不会产生烟味。而所有的餐具都是用蒸汽高温消毒的,保证顾客用得卫生。这样的“硬件”,一般小餐饮店恐怕很难做到。
赵建勤还透露一个“秘诀”,一般餐饮店都是用酵母来发面的,而他还是坚持用老面来发,但这样做很有难度,碱一旦放多了,面就会发黄,而放少了面又发不开,“麻烦是麻烦点,但用老面做出来的东西吃起来特别香。”
市民记者问赵建勤:“开了那么多年包子店累不累?”他拿起毛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说不累是假的,干了那么多年了也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了,我们辛苦点没啥,大家吃得满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