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事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保障。然而,近年来农贸市场的脏乱差、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摊位费高涨导致菜价高企等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关注。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现场工作会上了解到,我市新一轮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即将启动,这一轮改造提升将着重突出农贸市场的民生性、公益性和社会性。
173家农贸市场
近三分之一私人投资
近年来,我市通过规划新建、提升改造、迁移改建等方式,逐步建立了以蔬菜批发市场为中心,街道、乡镇农贸市场为基础,农加超为补充的农贸市场网络体系,基本解决了全市450多万市民的“菜篮子”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贸市场173个,按市场举办单位的经济性质来分,民营的50个、国有57个、集体66个,也就是说全市有近三分之一的农贸市场为私人投资管理。
“民生淡化、社会公益日益缺失,是目前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之一。”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近三分之一的农贸市场是私人投资管理,普遍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现象。如一些市场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摊位费、管理费的收取主要通过招标竞价的方式确定,导致部分市场摊位费畸形高涨,经营户成本提高,农副产品价格提升。还有一些集体农贸市场承包给个人,承包人千方百计增加收入,尽可能减少费用支出,造成市场管理方和经营户时常发生纠纷。还有一些市场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允许经营户开设店外摊、摊外摊,把农贸市场变成了小商品市场,导致市场经营比较混乱。
另外,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导致市场提升改造的动力不足。“市场的改造提升需要投资,并且一时还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投资者普遍热情不高,这也导致一些市场的硬件十分落后。”该负责人说。
“软硬件提升,租金不升”
的平湖模式
在现场工作会上,全市各县(市、区)的相关负责人参观了平湖的两个农贸市场,学习借鉴了平湖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的经验和做法。
走进平湖南门农贸市场,洁净的地砖、宽敞的摊位、阶梯式的货架,让人仿佛置身于超市中;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报着今天的菜价;在市场的入口处,复秤处和检测室十分醒目;每个摊位还配有洗手池和电源插座。卖了15年菜的摊主周宝咸告诉记者:“这里的租金一年只要1.3万元,和其他的农贸市场差不多,但是环境卫生好了,生意比以前好了不少。”
平湖南门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工程总投资280余万元,除了国有独资企业平湖市新世纪市场发展有限公司的投资和银行贷款外,市财政还给予了100万元的补助。硬件提升了,管理标准上去了,租金却没有涨,如何保证农贸市场的运行?
平湖市工商局局长周曙光告诉记者,在运营费用上,一方面通过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如南门农贸市场的水电表都是插卡式的,减少了收水电费的环节;另外,通过其他项目的收益,来补贴农贸市场的运营费用。南门农贸市场二楼是一个服装城,这里的租金收入可以补贴农贸市场的运营,而即将开业的平湖市中心农贸市场旁边还将建设一家酒店,以酒店的收益补贴来保证摊位租金的基价维持在老市场的水平上。
农贸市场将向社会公益事业方向转变
据悉,目前《关于进一步推进嘉兴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实施意见》正在征求意见中。在该文件的征求意见稿中,指导思想就是逐步实现农贸市场由盈利性商业业态向非盈利性社会公益事业方向转变,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
嘉兴市工商局局长宋顺良表示,未来,工商部门将建议政府逐步建立与农贸市场公益性性质相适应的投资、经营和管理制度,建言政府逐步对城区中心及大型居住社区等关键性网点的私营农贸市场进行资产收购,使农贸市场在国有资本的调控下体现公益属性。同时,工商部门还将引导农贸市场形成与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直销对接、连锁配送、设立直供直销店等新兴业态,完善“菜园子”与“菜篮子”的对接机制;还将积极开展“星级市场”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的整体素质。